少年游6

少年游

欧阳修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

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词作鉴赏

此词借咏春草而赋别,抒写离别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凭栏远眺的感受,引出离别相思之苦,下片用一系列离别相思的典故,使离愁别绪进一步深化。全词以写意为主,全凭涵泳的意境取胜。

词从凭栏写入。“春”字点出季节,“独”字说明孤身一人。当春独立,人之了无意绪可知。“栏干十二”,着一“凭”字,表示凭遍了十二栏干。李清照词:“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点绛唇》)

辛弃疾词:“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倚遍”、“拍遍”,都是一种动作性的描绘。这里说栏干十二,一一凭遍,说明词中人物凭眺之久长、心情之焦切。这一句不只点出了时、地、人,还写了人物的处境、动作和情态。

“晴碧远连云”承上句凭栏所见,以“晴碧”着色,正面咏草。江淹《别赋》云:“春草碧色”。晴则色明。“远连云”,是说芳草延伸,至目尽



处与天相接。杜牧《江上偶见绝句》:“草色连云人去住。”可见此景确实关乎别情。

写景如画,亦有点染之法,即先点出中心物象,然后就其上下左右着意渲染之。“晴碧”句是“点”,“千里”两句为“染”。“千里万里”承“远连云”,从广阔的空间上加以渲染,极言春草的绵延无垠。“二月三月”应首句一个“春”字,从“草长”的时间上加以渲染,极言春草滋生之盛。“行色苦愁人”句将人、景绾合,结出不胜离别之苦的词旨,并开启了下片的抒情。“行色”总括“晴碧”三句,即指芳草连天之景这一远行的象征。这种景象伤离的愁人眼中看出,倍赠苦痛,因为引起了对远人的思念。

下片先用典来咏物抒情。“谢家池上”,指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这首诗是诗人有感于时序更迭、阳春初临而发,故曰“吟魄”。“江淹浦畔”,指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其中直接写到春草的有“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因为赋中又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所以欧词中出现“江淹浦”与“离魂”字面。接


着“那堪”一句用景色的变换,将此种不堪离愁之苦的感情再翻进一层。“疏雨滴黄昏”,则是黄昏时分的雨中之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结拍”更特地忆王孙“,”更“与”那堪“呼应,由景入情,文意连贯而下。”忆王孙“本自”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至此,确知词之主人公是思妇无疑。她于当春之际,独上翠楼,无论艳阳晴空,还是疏雨黄昏,她总是别情依依,离梦缠绕。

宋词之由婉约到豪放,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欧公乃是这一过程中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这一点,此词中有集中体现。从艺术上看,此词境界辽远阔大,语言质朴清新,与一般描写离别相思之苦的婉约词已有所区别。

为您推荐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诗词描写)

青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还系念着自身的冷落清寒而独生悲叹呢?以比喻反问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宏伟志向,对少年提出高远的期望。 注:拿,抉取。拿云,比喻高昂的志向。 幽寒,喻处境艰苦。坐,空、徒然。呜呃(è),悲愁无望的样子..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诗词描写)

人虽老迈,但壮心不已,仍想跃马横戈,驰骋疆场,为抗战救国立功万里。 可惜,力不从心,大志难遂。希望年富力强的有为青年,应将自己的雄心抱负见于行动之中,切莫要徒学老翁慷慨激昂,空怀报国之情。句中用老、少对照、分说,入情入理..

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诗词描写)

不知从军守边的丈夫身体是否健壮安康。 现在役期已满,为什么不见南飞大雁带来返乡的音信。这里运用典故,熨帖工巧,真切地揭示了少妇思念远方夫婿的焦急心情。 注:马上,即马上少年,指从军的年轻夫婿。《史记·陆贾列传》..

曲江院里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今日春光君不见,杏花零落寺门前(诗词描写)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诗词描写)

满园遍栽金黄的菊花,其中只有一丛与众不同,盛开着霜雪般的白花。 这正如今日出席这歌舞盛会的人一般,大家正值青春年少,唯我一人是银发老翁。诗句即景生情,将菊之金黄与银白的混同比作人之年少与年老的共欢,写出作者人老心..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诗词描写)

营州少年饱经原野骑射生活。 他们纵马驰骋在城下打猎,皮袍随风势飘摆翻转。诗句勾勒出北方边塞地区少年的装束特征,突现了他们粗犷好猎的性格特点。 注:厌,同“餍”,饱。 此处有饱尝、饱经之意。 蒙茸,指皮袍随马势风..

独挑残烛魂堪断,欲恨青蛾误少年(诗词描写)

长夜漫漫,宫女难眠,她独自一人手执流泪的红烛坐在镜前,心碎魂断,痛苦难堪。 只恨自己面容姣好,被选入深宫傲宫女,耽误了青春的时光。“恨青蛾”实是恨广选宫女的制度,因不能直言,只好自恨起秀美的面容,令人为之感叹。 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