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88

西江月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词作鉴赏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妄朝云而作。词中



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


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为您推荐

定风波9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

定风波86

定风波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 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 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 ·红梅86

定风波 ·红梅 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 自怜冰脸不时宜。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 诗老不知梅格,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79

南歌子89

南歌子 苏轼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 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 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 蓝桥何处觅云英?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于元丰..

南歌子 ·游赏89

南歌子 ·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的是..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21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 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 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