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88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词作鉴赏

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

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


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并且词句对仗,工整严密。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过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浮生”二字,化用《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

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为您推荐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诗词描写)

唱完新曲,欢乐的女郎们跑远了,只有绿树亭亭玉立在红霞之中,间或传来鹧鸪的鸣叫。 “鹧鸪鸣”暗寓女郎唱的尽是恋歌,却又未得到小伙子的反响。这是因为鹧鸪常常雌雄和鸣的缘故。诗句描写了一群春光中嬉游的姑娘,她们又唱又..

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诗词描写)

诗句意谓曾任宰相的李德裕今日被贬,置身于昔时的歌舞胜地,举目所见只是木棉自红、鹧鸪乱飞的荒凉景象。 诗句语调婉转含蓄,以景结情,并用丽语反衬贬所的荒凉,流露出对李德裕的同情。 注:歌舞地,即歌舞冈,在广州越秀山上,因..

鹧鸪声苦晓惊眠,朱槿花娇晚相伴(诗词描写)

清晨,鹧鸪痛苦的鸣声,令人凄切哀惋,怕再也无法入眠了。 只有随开随落的朱槿花,陪伴我度过了又一个不眠之夜。诗句借景寄寓诗人的身世飘泊之感。“声苦”和“花娇”都是易撩人愁思的。情语、景语结合得颇为融洽。 注:朱..

鹧鸪近晚啼深竹,鸂鶒新晴立浅沙(诗词描写)

诗词《鹧鸪词》原文及鉴赏

【原文】: 行不得也哥哥。 入水蛟龙恶,入山狼虎多。蛟龙恶,尚可拿;狼虎多,尚可罗。 人情日反复,世路生风波。行不得也哥哥。 。【原文作者】:宋棠 【鉴赏】: 鹧鸪的鸣声与“行不得也哥哥”相似,因此多借此敷写成闺中女子..

诗词《山鹧鸪词》原文及鉴赏

【原文】: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原文作者】:李益 【鉴赏】: 这首被誉为“神品”的小诗,既有民歌清新自然的风味,又有文人学士的雅致。 写闺中少妇思念郎君,情词兼美。 诗的前两句兴中有..

诗词《鹧鸪天》原文及鉴赏

【原文】: 凭倚东风远映楼。 流莺窥面燕低头。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 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 夜来卷尽西山雨,不着人间半点愁。 。【原文作者】:冯子振 【鉴赏】: 冯子振(1257-1314),字海粟,号瀛洲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