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9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词作鉴赏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为您推荐

饶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诗词描写)

这是描写作者送别友人刑济赴任桂州时的场面的诗句。 京口的码头上,鼓乐喧天,欢送取道风起浪涌的洞庭湖而到桂州赴任的刑济。一“喧”字写尽了送别场面的热闹、壮观。 注:铙(náo),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吹,管乐。 王维《..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诗词描写)

洞庭湖波浪汹涌,整日拍山不息。 在夜色浓郁之时,星河灿烂,天色湖光连成一片,又是另一副景象。诗句写出了洞庭湖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一是波翻浪飞的险恶之景,一是星湖辉映的恬静之景,两组镜头交互对照,为洞庭湖摄下了相异的风..

定风波4(宋词点评)

【原文】: 莫倚能歌敛黛眉,此歌能有几人知?他日相逢花月底,重理(4)?。 【意译】: 你别依仗着现在能歌善舞便对我不断地皱眉,好似厌烦透了。 你所唱的这首美妙的歌曲是我专门为你写的,世上能有几个人知道这首歌的真意?待有..

定风波6(宋词点评)

定风波16(宋词点评)

【词题】: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7)。。 【意译】: 朋友们,且不必理会风吹树林、雨打树叶的声音,我们不妨吟诗放歌、漫步而行。 我手拄竹杖、脚穿草鞋,步伐轻快,简直胜过骑..

定风波13(宋词点评)

【词题】:次高左藏使君韵(9)。。 【意译】: 荒蛮偏远的黔中上空大概漏了,入秋以来连连暴雨,遍地积水。 屋宇好似漂浮水上的船,我只能整天困在这条“船”上。到了重阳节那天,天终于放晴了,真让人喜出望外。 为了不辜负老..

风波长不定,浪迹在天涯。莫怨身轻薄,前生是柳花。

【原文出处】:元·宋无《萍》 总是随着微风细波浮动不定,没个稳固的时候,在天涯海角漂泊流浪。 不要埋怨我身轻体薄,性情浮率,我的前身就是柳花。这是写浮萍,是咏物。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