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78

永遇乐

苏轼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


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
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

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怀人词,是为寄托对好友孙巨源的怀念而作。当时,东坡已至海州,想起与巨源润州相遇,楚州分手的往事,不由心有所动,遂作此词。

上片由设想巨源当初离别海州时写起,以月为抒情线索。首三句写景疏楼上饯别时“明月如水”:“美酒”三句写巨源起行后明月有情,“随人千里”;下六句写别来三度月圆,而旅途孤单,无人同醉,唯有明月相共,照影无眠。几种不同情景,层深递进。但这都是出自词人的想象,都是从对方月下的心理感受上落笔,写得极有层次,形象逼真,情景宛然。词人这样着力刻画,表面上是映托巨源,实际上是写词人自己怀人之思。


过片三句点破引发词人遥思之因,有客从濉上来,捎带了巨源“深意”,遂使词人更加痴情怀念。“凭仗”三句,又发奇想。淮河发源于河南,东经安徽、江苏入洪泽湖,其下游流经淮阴、涟山入海。此时孙巨源汴京,苏轼海州,友人泪洒清淮,东流到海,见出其念我之情深;自己看出淮水中有友人相思之泪,又说明怀友之意切。举目所见,无不联想到友情,而且也知道友人也必念到自己。淮水之泪,将对方之深意,己方之情思,外化为具体形象,设想精奇,抒情深透。“而今”以下六句,又翻进一境,再写意想中景象,回应上片几次点月,使全篇浑然圆妥,勾连一气,意脉层深。“夜永”句设想巨源西垣(中书省)

任起居舍人宫中值宿时情景,长夜无眠,孤清寂寞,“此时看、回廓晓月”,当起怀我之情,刻画更为感人,有形象,有情思。词人不说自己彻夜无眠,对月怀人,而说对方如此,仍是借人映己。最后“也应暗记”,四字可谓神来之笔,这里有人有我,深细婉曲,既写到了巨源的心理,


又写出了自己的深意,是提醒,也是确信巨源会“暗记”往日的情景,二人绵长情思,具见言外。

此词以离别时的明月为线索抒写友情,艺术上别具一格。全词五次写到月:有离别时刻之月,有随友人而去之月,有时光流逝之月,有陪伴词人孤独之月,有友人所望之月。词之上片以写月始,下片以写月终,月光映衬友情,使作品词清意达,格高情真。

为您推荐

虞美人12

虞美人 苏轼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尘埃? 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词作鉴赏 此词为元丰七年..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82

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 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词作鉴..

行香子82

行香子 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 情何限、处处消魂。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 尘。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 有湖..

行香子91

行香子 ·过七里濑91

行香子 ·过七里濑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

更漏子 ·送孙巨源98

更漏子 ·送孙巨源 苏轼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 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来去。 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词作鉴赏 此为送别词,为..

河满子 55

河满子 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 苏轼 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 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 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 试问当垆人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