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 ·苏州阊门留别46

醉落魄 ·苏州阊门留别

苏轼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

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

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

泪珠不用罗巾浥,弹罗衫,图得见时说。


词作鉴赏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9 月。时苏轼离杭州赴密州(今山东诸城),途经苏州时,有歌妓阊门为他设宴饯行,苏轼赋此词以为酬赠。这首赠妓词,摆脱了以往代他人抒情的框框,融注了作者个人的身世感慨。作者将歌妓视作自己沦落天涯时的知音,并通过“旧交新贵音书绝”与“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的对比,显出歌妓不趋炎附势的品德。整首词有天然去雕饰之美,读之令人神往。


上片先是直抒思乡之情,谓虽已“甚颜华发”,却是“故山归计”仍未决。以问句出之,见感慨更深。

作者此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导致了“旧交新贵音书绝”。而且眼前,“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只有这位歌妓情意恳切,输肝沥胆,是可贵的知己。这首阊门留别词中,可以看到作者不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侍宴的歌妓,对她以及她们寄予深刻的同情,而且进一步把佳人当作可以推心置腹的知音,把自己的宦游漂泊与歌妓不幸的命运联系起来。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样有不幸的命运,临别之际,作者自然会触动真情。

下片写与佳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由“殷勤别”到“离亭欲去”,意脉相连,过片自然。不同的是上片由己及人,下片由人到己,充分体现出双方意绪契合,情感交流。歌妓擅唱,以歌赠别属情理之中。但与自己最爱重的知音作别,就必然是未歌先凄咽,以至于泣不成声。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咽”字说尽了佳人的海样情深。十月初冬,寒风袭人,但双方只觉得离愁如满天


细雨,纷纷扬扬,无穷无尽,一时意忘了冷风吹泪脸。

结句用武则天《如意娘》诗之诗意:“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作者用意则更进一层,劝佳人不用罗巾揾泪,任它洒满罗衫,等待再次相会时,以此作为相知贵心的见证。这既是劝慰佳人,也是自我宽解,今日洒泪相别,但愿后会有期。

纵观苏轼的一生,一直处于“欲仕不能,欲隐不忍”的矛盾中。自因反对新法而离京后,他郁郁不得志,思归故里之情更为迫切。此词即流露出上述思想。

为您推荐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诗词描写)

苏州十万户人家,哭声动天,象吃奶的孩童一般。 写了太守离别时,人们为之依依不舍的动人场面。虽然其中不乏溢美之词,但也说明了为百姓做过好事的官吏,人们总会把他铭记。 用夸张手法,把人们的依恋之情写得动人心魄,感人至深..

诗词《出都留别诸公(选一)》原文及鉴赏

【原文】: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原文作者】:康有为 【鉴赏】: 此诗题下作者自注曰:“吾以诸生请变..

醉落魄13(宋词点评)

【原文】: 栖鸟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4)。 。 【意译】: 鸟雀已经全部入巢栖息,夜空中的银河仿佛蒙上了一层绿色的雾障,繁星点点,时隐时现。 我点燃瑞香,铺开凉席,躺在清凉的树阴底下。花影丛中,传来了悦耳的笙乐声,月亮悄悄..

落魄刘郎作帝归,樽前感慨“大风歌”。淮阴反接英彭族,更欲多求猛士为?

贺圣朝 ·留别68

贺圣朝 ·留别 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 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词作鉴赏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

醉落魄 ·离京口作85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 家西南,常作东南别。 词作鉴..

醉落魄 ·苏州阊门留别46

醉落魄 ·苏州阊门留别 苏轼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 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 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 泪珠不用罗巾浥,弹罗衫,图得见时说。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