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用太白韵14

忆秦娥 ·用太白韵

李之仪

清溪咽。

霜风洗出山头月。

山头月。

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

凌歊望断音尘绝。

音尘绝。

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词。

上片写景:有清溪,霜风,山月,还有山月下随风飘动的流云。一个“咽”字,传出了“清溪”哽哽咽咽的声音;用个“洗”字,好象山头月是被“霜风”有意识地“洗”出来的,这个“洗”字,也使山月更加皎洁。山高月小,霜风斜峭,



再配上哽咽的流水,给人以如置空谷,如饮冰泉之感。“霜风”句中,暗藏一个“云”字:无云则山月自明,无须霜风之“洗”。换句话说,山月既须霜风“洗”而后出,则月下必有云遮。这样上片结句中“云归”、“云别”出现就不显突兀。迎、送的主语是“山月”,一迎一送,写出了月下白云舒卷飘动的生动形象。“云归”、“云别”两句,又将“霜风”的“风”字暗暗包容句中。

云归云别,烘云托月,使皎洁的山月,更见皎洁。上片写景如画,幽静深美。着一“咽”字,以动衬静,更觉其静。

下片,词人触景生情,怀念帝乡之感油然而

生。

从“凌歊”一词看,李之仪写这首词的时候,盖太平州编管之中。“凌歊”,即凌歊台,因山而筑,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台,并筑离宫于此,遗址今当涂县西,为当地名胜。李之仪姑溪时,思想上是苦闷而消极的,且僻居荒隅,远离朝廷,更见悲苦。但从结句的“双阙”看,词人仍未忘朝廷。“双阙”,古代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


代指帝王的住所。作者把国事系于心头,盼望朝廷下诏起用,故“望断”云云,即是这种心情的形象反映。“天际”一词,暗示了词人盼望帝京之切;而“音尘绝”则可见词人的失望与怅惘。

这首词词史上有其特定意义。词题明确揭出“用太白韵”,是为和李白《忆秦娥》而作。李之仪是北宋人,与苏轼同时代,写这首词的时候,也不过是崇宁三年(1104)前后,这首和词,全依太白《忆秦娥》韵,可见当时这首词已流传比较普遍,可证其作者是李太白。

为您推荐

洪州太白方,积翠倚穹苍。万古遮新月,半江无夕阳(诗词描写)

洪州这个地方是在太白金星正对着的位置,滕王阁就是在洪州这里积天下的精粹而建成的。 它造型峻逸,高耸入云,气势伟岸宏大,倚傍章水江畔。多少年来不知遮蔽了多少新月。夕阳西下时,又每每挡住了余辉,水面上只能看见半江夕阳..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诗词描写)

此诗是诗人于武威送同僚刘判官赴西北边境抗击入侵之敌所作。 首句写送别的时间和友人所必经之险路。诗人告诉友人赫赫炎威的火山,在这盛夏的五月行人稀少啊,悬念之情溢于言表。可是诗人目睹的却是刘判官骑着骏马掠野而..

太白山根秋夜静,乱泉深水绕床鸣。

【原文出处】:宋·王安石《信州回车馆中作二首》其一 太白山脚下的秋夜万籁俱寂,只有那淙淙的泉水和深深的河水在流淌着。 水流声在静夜中尤其显得响亮,就象响在馆舍中的床的..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忆秦娥 ·用太白韵14

忆秦娥 ·用太白韵 李之仪 清溪咽。 霜风洗出山头月。 山头月。 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 凌歊望断音尘绝。 音尘绝。 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写景抒..

谢池春7

谢池春 李之仪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仍晚昼。 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 不见又相..

菩萨蛮16

菩萨蛮 舒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惜别词。作者词中以一推一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