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莱53

醉蓬莱

黄庭坚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

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

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弔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重烟水。



樽酒公堂,有中朝佳士。

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

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词作鉴赏

此词当是作者赴黔途中经过夔州巫山县时所作。词通过乐与悲的多层次对比烘托,突现出他贬谪途中去国怀乡的忧闷之情。

词的开头以“对”字直领以下三句,描绘出一幅烟雨凄迷的峡江图:有时云蒸霞蔚,有时微雨濛濛,云雨迷离之中,只见错落攒立的群峰互相依傍。这里既是肖妙的写景,又是贴切的用典,“朝云”、“暮雨”镶嵌于句中,化而不露,“乱峰”则指巫山群峰,其中神女峰尤为峭丽,相传即为神女的化身。这样便营造出一个惝恍迷离、凄清悠远的境界。这种意境与他去国怀乡的怅惘心情是十分协调的。如以“叆叇”状云,表现云气浓重,更有日色昏暗之意。又如以“乱”字表现群峰的攒拥交叠,暗示他遭贬后神乱意迷的心境。“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是由神话生发


出来的联想。“朱翠”指女子的朱颜翠发,代指美人。一个“锁”字不也隐约透露出自叹身世的感慨。这里感情的流露是含蓄深婉的,词人只是创造一种情绪和氛围,给人以感染。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描绘出一幅热闹的仪仗图。春光明媚之中,官府的仪仗队行进,盛妆艳服之人迎接着马队,迤逦向城中行去。“画戟”是加上彩饰的戟,用于仪仗队。“靓妆”,粉黛妆饰,这里大约指歌姬舞女之类。面对如此盛况,作者的内心却是一片悲凉。“万里投荒,一身弔影,成何欢意!”与开头呼应,一腔忧闷喷涌而出。

下片开头四句承上片最后一层意思而加以生发。作者巧妙地越过眼前的情景,而设想贬谪之地的望乡之苦,这是用未来的乡愁反过来烘托现实的离情。去天尺五“极言黔南地势之高,旧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谚语,此处借来形容山高摩天。尽管这样的高处,但是眺望神州,还是隔着千山万水。那乡愁就象那万重烟水,一直延伸到天地的尽头,绵绵不绝。”神州“指中


原,这里意同”神京“。古代的逐臣常通过回望京城来表达其哀怨之情。

“樽酒”五句是一个大的转折,展现了地方官为作者摆酒接风,欢宴公堂的热烈景象。为了渲染欢快的气氛,这里用了一些色彩富丽的词,如用“荔颊红深”形容美人容颜的娇艳之色,用“麝脐香满”描写香气的氤氲馥郁。轻歌曼舞,醉意朦胧,场面越是写得热烈,越能反衬出山谷心头的悲凉孤寂。置身于高堂华宴,面对着主宾的觥筹交错,作者独品苦味,唯有那杜鹃“不如归去”的声声啼鸣陪伴着他通宵达旦。

这首词上下两片都分三个层次,先写悲情,然后折入欢快场景的描写,最后又转入悲情的抒发,而上下两片又写法各异,不使雷同。为了构成鲜明的对比,写悲与乐所用词语的色彩反差也很大。写悲情则朴素自然,近乎口语,以直抒胸臆。描乐景富丽浓郁,风华典雅,着力于铺陈。正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薑斋诗话》)。



为您推荐

蓬莱黄鹄(原文及赏析)

黄鹄,天鹅。 据《西京杂记》,始元元年,黄鹄下太液池,上为歌曰:“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蹡蹡,金为衣兮菊为裳。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顾菲薄,娩尔嘉祥。”按太液池中起三山,以像瀛洲、蓬莱、方丈,故曰蓬莱黄鹄。 李白《大鹏..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诗词描写)

此处是词人对姊妹的嘱托,希望她们能借过往的大雁传递书信,以慰籍离情。 因为我去的莱州毕竟不是虚渺的蓬莱仙岛,捎个消息总还是方便的。句中以想象之词宣达羁旅的苦闷,思接千里,善于取境。 注:东莱,郡县,汉置。后改置州,更..

二月春风遍柳条,九天仙乐奏云韶。蓬莱殿后花如锦,紫阁阶前雪未销(诗词描写)

诗以仙宫比皇宫,写宫中御花园的景致。 阳春二月,春风舞动柳丝。皇宫中仙乐悠扬。华丽的宫殿后,繁花似锦,奇葩绽放。宫禁间,寒意依旧,残雪未消。 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式地写出了皇宫的壮观。统治者豪华奢侈的场面令人咂舌..

元黄朱绿照满山,蓬莱宫雀成仙班。

山巅危构傍蓬莱,水阁长风此快哉。

【原文出处】:宋·赵抃《次韵孔宪蓬莱阁》 卧龙山巅上建造了高高的蓬莱阁,它就紧紧倚靠在蓬莱山旁。 坐在此阁当中,面临宽阔的湖面,阵阵清风吹来,真令人胸襟开阔,心中畅快..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原文出处】:宋·王令《暑旱苦热》 高高的昆仑山上覆盖着积雪,遥远的蓬莱岛上存留着寒气。 诗句写对暑热无可奈何时,追求清凉的迫切心情。想到昆仑山冰雪覆盖,觉得那里自然..

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

【原文出处】:晋·郭璞《游仙诗十九首》其六 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吞舟的大鱼潜游到海底,高高的浪花凌驾在蓬莱岛之上。神仙在高空云层里飘逸闪现,见到了明光闪闪金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