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谣 82

天门谣



贺铸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

清雾敛,与闲人登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

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


词作鉴赏

此为登临怀古词,是作者登采石峨眉亭时所

作。

采石今属安徽与鞍山,长沙南岸,濒江有牛渚矶,绝壁嵌空,突出江中。其西南方有两山夹江耸立,谓之天门,其上风浮翠拂,状如美人的两道峨眉。神宗熙宁年间,太平州知叫左牛渚矶上筑亭,以便观览天空奇景,遂名为“峨眉亭”。

上片起首三句道出了采石地理形势的险要和历史作用的巨大。滔滔大江,天限南北。偏安江左的小朝廷,每每建都金陵,凭恃长江天险,遏止北方强敌的南下。而当涂地处金陵上游,牛渚、天门,正是金陵的西方门户。词言“七雄”,当是连南唐也计算内。“豪占”,犹言“雄踞”。


“清雾敛,与闲人登览。”谓雾气消散,似乎有意让人们登矶游览。“与”,这里是“予”、“放”的意思,这个字下得很妙。将那本无生命的“雾”写活了。

下片不落窠臼,江声山色,无一语道及,偏说要等到月上潮平、笛吹风起之时,细数古都金陵传来的报时钟鼓。“月上潮平波滟滟”,化用梁何逊《望新月示同羁》诗:“滟滟逐波轻。” “塞管轻吹新阿滥”之“塞管”即羌笛,笛为管乐,塞上多用之,故称。“阿滥”,笛曲名。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载骊山多飞禽,名“阿滥堆”唐明皇采其鸣声,翻为笛曲,远近传播。唐颜师古《急就篇注》曰“阿滥堆”即鴳雀的俗名。“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之“西州”,东晋、刘宋间杨州刺史治所,因金陵台城之西,故名。“更点”,古代一夜分五更,每更又分五点,皆以钟鼓报时。词人登蛾眉亭,时上午雾散后,“待”字以下,纯属愿望、想象之辞。这里虚境实写,江月笛风,垂手能掬,遐钟远鼓,倾耳可闻,再者,游人流连忘返,竟日览胜而兴犹


未尽,还要继之以夜,那好山好水的魅力,不着一手,尽得风流。

全词时而剑拔弩张,气势苍莽,时而轻裘缓带,情趣萧闲,整首词写得大起大落,大气磅礴,读之令人荡气回肠。词中凭吊前朝兴亡,给人的感悟和启示十分深刻:天险救不了云朝覆灭的命运,昔日“七雄豪占”的军事重地,今却成为“闲人登览”的旅游胜地,人们不难从中得出江山守成德不险的深刻历史教训。

为您推荐

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诗词描写)

狂飙怒吼,呼啸而过,仿佛要吹倒天门山;洪涛巨澜,白浪涛天,似乎高过瓦官阁。 诗人用极为夸张的手法,描摹了横江惊险的景色,创造了雄伟壮阔的境界。读之使人胸襟开阔,精神振奋。 注:瓦官阁,梁朝所建,高二百四十尺。 李白《横江..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词描写)

这首七绝描绘了诗人望中所见的天门山夹江对峙,楚江干回百折的雄奇秀丽景色。 首句借天门山中断为东西两山,突现楚江的奔腾浩荡,极写它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竟把“天门”撞开。第二句借江流至此汹涌回旋,突现天门山..

天门谣5(宋词点评)

【词题】:登采石峨眉亭(7)。 。 【意译】: 牛渚矶峭壁绝立,天门山夹江对峙,地势是那么险要。 滚滚长江,隔断了南北的交通,历代偏安江南、建都金陵的小朝廷,每每就是凭恃长江天险,雄踞一方。来到这金陵的西大门,恰逢云开雾散..

天门三千丈,杳在白云间。

海中日涌声如雷,天门夜半鸿蒙开,天鸡鼓翼波震荡,金银宫阙东飞来。

【原文出处】:清·屈大均《题陆天浥泰山图》 一轮红日从涛声如雷的大海中喷薄而出,聚积在泰山东西南三座天门的云气,在半夜时分纷纷散去。 东方的天鸡在清晨时奋力扇动翅膀,..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原文出处】:唐·李白《横江词六首》其四 江面上,狂风兴起,暴雨倾盆,凶猛的浪涛把天门山劈成两半,向前奔涌。 都说钱塘江八月的潮水来势迅猛,与横江浪涛的险恶相比又如何..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原文出处】:唐·李白《望天门山》 楚江之水,劈开天门山,从缺口处奔腾流过,伸向远方。 清澈碧绿的东流水在这里转头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隔江对峙,一叶孤舟从遥远的天边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