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宝月山作29

诉衷情 ·宝月山作

仲殊

清波门外拥轻衣

杨花相送飞。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

晚初归。

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词作鉴赏

此词为暮春即兴之作。作者词中描绘了西湖清波门附近的美景,并其中寄寓了自己洒脱旷达的襟怀和自从容的行止。词之上片写嫣然独绝的湖畔春景,以表现动态美见胜;下片以表现深静之意境见工。上下两片,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颇具珠联璧合之妙。

上片首句“清波门外拥轻衣”,写作者受风的衣裾,膨松松地拥簇着自己往前走,衣服也象减去了许多分量似的。一个“拥”字下得极工炼,与“轻衣”的搭配又极熨贴。一种清风动袂、衣带飘然的风致,就这样被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了。写罢湖上的和风,接着写柳絮。古代杨柳飞絮是暮春的使者。随风飘荡的杨花陪伴着自己走上寺门的归路。“相送飞”三字将一种殷勤护持的情意传达出来了。“西湖”句由景物描写折到时令,



笔意一转,带出下文。“水树乱莺啼”五字重涂浓沫,俨然一幅江南春色图画。丘迟《与陈伯之书》所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佳丽景色,并于此五字中见之。特别是这个“乱”字下得很有力量。由此可以想见,一个缁衣白足的诗僧,徜徉湖边山脚的花径上,周围是缤纷的花雨,耳边是纷乱的茑声,组成一幅惬意的游春图景。词的上片,作者将春色之丽写得荡人心魂,美不胜收。

换头一起三句,点出寺宇阒寂、僧寮清幽的场景,而用一“归”字与前片关合,以实现这一场景的转换。曰“闲”,曰“小”,曰“初”,皆涉笔轻灵,雅称其题,仿佛把人带进一个红尘不到的世界。

结拍三句,进一步烘托寺中的环境,补足前意。作者抓住这钟声、篆香和月色,三个有时间特征的景物来加以刻画。结语悠然,有竟体空灵之妙。撞钟击鼓,为佛门旦暮必行的功课。卢纶“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出关言别》),杜牧“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赠惟真上人》),都是描写晚钟的名


句。仲殊即景写来,亦实亦虚,尤有远韵。接着又拈出“篆香才点”与之作偶,更觉笔有余妍。用“篆”定形容回旋上升的烟缕,真是工致入微了。以晚钟之远韵匹篆香之烟痕,是声与色、与大小之对比,又都取景目前,真如天设地造一般。“月到门时”,本是归时实景,用钟声、篆香之后,便觉充满禅机和妙不可言。

此词为人作者人格、性情的真实流露;词中的物象,是这位诗僧的心灵折光。

为您推荐

诉衷情1(宋词点评)

【原文】: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5),最断人肠。。 【意译】: 冬日的清晨,我卷起门外带着白霜的门帘,然后呵呵气、暖暖手,坐到镜前,小心地在额上试着描出时髦的梅花妆。 因为心里本来就有无穷的离愁别恨,所以特意把眉..

诉衷情近5

诉衷情近 柳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悴。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

诉衷情84

诉衷情 张先 花前月下暂相逢。 苦恨阻从容。 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 两心同。 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词作鉴赏 此词表现了不甘屈服于邪恶势力的..

诉衷情10

诉衷情65

诉衷情 晏殊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 东城南陌花下,逢着意中人。 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 此时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词作鉴赏 这首词虽写丽情,但不纤佻,是一首..

诉衷情76

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词作鉴赏 此词以写景为主,上片点明“天气欲..

诉衷情15

诉衷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词作鉴赏 这首词以形传神,从人物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