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次歆林圣予惜春64

水龙吟 ·次歆林圣予惜春

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

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

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

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

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世上功名,老来
风味,春归时候。

不因春瘦。

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词作鉴赏

本篇抒写惜春情怀,层层铺叙,多有转折,但却不厌其详尽发露,全于真情贯注,气势充沛,所以不必以蕴藉空灵之格求之。

上片起首五句先表达一般惜春之意,但写到花的地方,都别有寓意,说被吹落的花,是些“小园低槛”之中,“壅培未就”的嫩花小朵,一经风雨,便已吹扫净尽;而垂柳经春,由鹅黄而翠绿,而密可藏鸦,春二三月正是柳芽萌发以至茁壮成长的时期。

“吹尽繁红,占春最久,不如垂柳。”占春最久“是相对”繁红“易尽而言的,这里不仅有物情的体会,有哲理的蕴藏,也反映了作者兴趣的所注。

以下四句“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四序代谢,春去复来,从远看,是“春常不老”,这是第一点。春花易谢,春柳不凋,从长近时看,春总是“发生”的季节。《尔雅》云:“春为发生。”这是春“不老”的第二点。人因春去而愁“春老”,自然界不任其咎,只是



人们自己那里多愁善感罢了。作者写到这里,“惜春”这个题目上已把自己的见解阐述清楚,使用的不是如陈季常《无愁可解》那样纯是理性的语言,它有景语,有情语,也有一点苏东坡的旷逸之气。

过片接过上文“春常不老”“愁只是、人间有”的命题,结合人们包括自己所谓春恨表现,自嘲自解。“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化用“世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成语,说明每当春去匆匆,风雨摧花时,必生怅恨,唯有借酒遣之。这是自嘲。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桃花之落,是因为它要结实了,而不是春之无情,有意造成“红瘦”的局面。语本中唐诗人王建《宫词》“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的诗意。说明白了这是自然规律,那么春恨便无须发生了。这是自解。以上就“惜春”题目反复推究,把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从物理和哲理上加以剖析,心理上的疙瘩似乎可以消除,但作者之所以费如许笔墨写出他已经明白了的自然界的道理,却是为了


衬托出他还不曾明白、不能解决、正苦恼的政治、人生方面的“春归”问题。这才是这首词的主旨。

“世上功名三句”直接切入主题。“世上功名”是为国家立功扬名,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心目中有一个从读书、应试、为官到建功立业的打算。“老来风味”:人生一世,由少而壮而老的最后阶段。而这两方面,作者此时来说,都已到了“春归时候”,即事业无成,人已老大。词的这几句便反映了他的思想感慨。“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纵能借歌酒自我排遣,奈何已失的政治上的和人生的青春不能恢复,豪情难似旧时,这才是作者所无法譬解的那种“惜春”之情。

此词写“惜春”题目,而落笔颇与他人不同,抒情融以说理,理性多于感情,惜春词中别具一格。


为您推荐

水龙吟3(宋词点评)

【词题】:次韵章质夫杨花词(9)。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意译】: 这漫天飞舞的柳絮既像花又不像花,没有人爱惜它、呵护它,任凭它随风飘坠。 它离开枝头,飘坠路旁,看上去似乎无..

水龙吟2(宋词点评)

【词题】:登建康赏心亭(10)?。 【意译】: 从赏心亭向外远眺,江南辽阔的秋空明净清凉,滔滔的江水浩浩东流,与天相接,茫茫无际。 放眼望去,远山苍翠高耸,有的像美人头上的碧色玉簪,有的像美人的螺旋形发髻。斜阳照在城楼上,远..

水龙吟12(宋词点评)

【原文】: 闹花深处楼台,画帘半卷东风软。 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5)。。 【意译】: 高高的楼台掩映在繁花深处,和煦的东风轻轻地吹动着半卷的画帘。 春天又回来了,田间的小路青翠碧绿,广袤的原野上嫩草..

水龙吟5(宋词点评)

水龙吟34

水龙吟 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 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19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 起。 不..

水龙吟 ·咏月14

水龙吟 ·咏月 晁端礼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 九衢雪少,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 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 困。 屈指流年未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