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91

如梦令

曹组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人静。

风动一庭花影。


词作鉴赏



这首小词妙笔生风,其中“风动一庭花影响,有曳生姿之妙,最佳。

“睡起”二字是全词关目。睡起之前,写词人所闻所见;睡起之后,写词人所感所行。先是词人睡梦中听到两两相应的黄鹂鸣声,睁开迷朦的双眼向门外望去,只见绿阴千顷,分外宜人。

此词汲取了前人的艺术经验,“两两黄鹂相应”,是写动态:“门外绿阴千顷”,是写静态。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便造成了清幽的境界。“以动衬静是本词的主要特色。

“睡起”句中“不胜情”三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盖鸟成双而人独处,已“不胜情”;起行又静不见人,只见“风动一庭花影”,更难以为情。何谓“不胜情”,即今语感情上受不了。为什么受不了,词人此时还没有明言,因而显得含蓄有味。唐人孟浩然《春晓》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写伤春情怀。金昌绪《春怨》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是写思妇念远之情。它们都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描绘,表现和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首词中的主人闻鸟鸣而起,起而独行踽踽,盖亦怀有无聊意绪,而意蕴句中韵流弦外,有言锯余之妙。

词末三句,从所见所感写出了词人的所思来言简而意深。“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也是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却是明写“动”、“静”二字,与开首又有不同。“庭”字应上句“碧梧金井”。此时此地,更无他人,所谓“人静”也;复叠“人静”二字,一再言之,其寂寞难禁之状如见,所谓“不胜情”者已渐可知。其间见“风动一庭花影”,疑有人来,但细察仍只是“风动花影”而已因此一“动”,更显其“静”。此句是本于元稹《莺莺传》崔氏《月明三五夜》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赵令畤《商调蝶恋花》咏崔、张事,于此处亦云:“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风动一庭花影”,盖非为写花影而写花影,除有以动衬静的作用外,又暗含以动破静的意图,心有所待,以不尽而尽之。


万俟咏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万俟咏字雅言,号大梁词隐。徽宗时曾任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补下州文学。事迹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王灼《碧鸡漫志》。有《大声集》五卷,不传。赵万里辑得二十九首。黄昇则称其词“发妙音于律吕之中,运巧思于斧凿之外,平而工,和而雅”(《花庵词选》)。

为您推荐

诉衷情18

诉衷情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词作鉴赏 此为咏春词,抒发了客子即将到家..

木兰花慢2

木兰花慢 万俟咏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 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悠悠。 岁月如流。 叹水覆、杳..

昭君怨96

昭君怨 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 小雨一番寒,倚栏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 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词作鉴赏 此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全词语淡情深,清新索..

南柯子 ·春思66

南柯子 ·春景6

南柯子 ·春景 田为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 凄凉怀抱向谁开? 些子清明时候被莺催。 柳外都成絮,栏边半是苔。 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词作鉴赏 此词借写景以抒..

转调二郎神6

转调二郎神 徐伸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 漫试著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动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嗟旧日沈腰,如今潘鬓,怎堪临镜? 重省。 别时泪湿,..

菩萨蛮27

菩萨蛮 陈克 赤栏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 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 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 词作鉴赏 此词上片写繁华都市花街柳卷之景,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