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66

临江仙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

岁华销尽客心惊。

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


我缘应吴兴。

故人相望若为情。

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词作鉴赏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事实,包括从宣和七年金灭宋至绍兴四年金军兵临建康城下这段历史。其时吕祉帅建康,辟陈克为右承事郎都督府准备差遣。职期间,陈克曾撰《东南防守利便》上秦朝廷,力主抗金之议。无奈朝廷昏弱,奸佞当道,忠言不为所用。国运不振,年事已高,作者只好慨叹:“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词上片主要借史实抒悲愤之情。而词下片的情绪则从悲愤转为悲观。“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吴兴”就是被追归隐思想的反映。齑盐,原指切碎了的腌菜,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宋之湖州亦称吴兴郡,陈克意将隐居于此。但是,另一方面,不是说走就走得干脆的,



陈克长期侨居金陵,这里有不少朋友是他所不忍心离别的。所以有“故人相望若为情”云云。

这首词悲慨沉郁,感情深厚,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两句正面点提形势,诉说对进犯者的谴责,和对造成“胡尘直到江城”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客心惊”的原因不只是时光消逝,“疏髯如雪”一句似乎还为不能报效疆场而惋惜,欲生冰的“衰涕”,实际上也反映了为国事而涕泪交加的情态。“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承上“故人相望若为情”,是悬想别后故人孤愁情状。苏轼寄弟苏辙诗云:“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箫瑟。”这里,借用苏诗意象,以“别愁”、“孤影”表之,见故人于今独处无侣之苦,也反衬出自己的孤苦处境。

就艺术特色而言,这首词起承转合,意脉不断,巧妙无痕。起首两句指出:十年来兵祸不止,以至于“胡尘直到江城”。这一形势,是作者哀愁的原因,也是他欲别故人的原因。此词发端处揭出感慨的原因,为全篇定基调,立纲领。此后


虽然不再有一个字提到兴亡,但由此种下的兴亡之慨,随处可见。这样开头,有笼罩之功力。至过变处,词云“送老”,这和“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是完全一致的,因而这两个字可谓承接严密。上片言老,是说国事不宁,个人衰弱而下片言老,则是寻求自己的归宿。所以“送老”一语承上而启下“应吴兴”、“别愁”、“孤影”,与之一脉相承。词到终了,却用雨天深夜之中,小窗前残灯映照下的“故人”形象收束,用环境描写来寄托难言的苦衷,创造出迷离恍惚的气氛,不但收来有力,而且含“有余不尽”之妙。



为您推荐

临江仙9(宋词点评)

【原文】: 高咏楚词酬午日(3)。。 【意译】: 时逢端午,我只能以长歌《楚辞》来抒发自己的悲怀,沦落他乡,季节更迭,时光流逝得太快了。 五月里,石榴花火红如焰,但我怎么看也觉得不如西京洛阳美人的舞裙更让人感到鲜艳夺目。..

临江仙18(宋词点评)

【原文】: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4),旁有堕钗横。。 【意译】: 夏日的傍晚,在远处浓绿的柳林上空,传来了阵阵轻雷。 硕大而稀疏的雨点,珠玉般地打在池中的荷叶上,仿佛要把那翠如玉盘的荷叶敲碎..

临江仙19(宋词点评)

【原文】: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5)。 。 【意译】: 我从睡梦中醒来,放眼窗外,只见高高的楼台上阁门紧锁;酒意已经消失,环顾室内,帷帐帘幕虚掩低垂,像是诉说冷清和寂寞。 去年春天的离愁别恨,此时..

临江仙10(宋词点评)

临江仙5(宋词点评)

【原文】: 忆昔西池池上饮(2)。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 【意译】: 想当初,年年和朋友们在汴京西池畅饮豪谈,彼此间意气相投,曾有过多少令人..

临江仙16(宋词点评)

【词题】: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5)。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意译】: 回想当年在洛阳午桥上宴饮,在座的大多是出类拔萃的名士豪杰。 皓月当空,流水轻淌,倒映在水面上的明月好像和河水一起静静地流去了。幽静的杏花苑..

画阁临江飞鸟外,丹崖拔地暮云旁。

【原文出处】:清·王士祯《登观音阁眺望》 雕刻粉饰过檐宇、窗栏的楼阁耸立在长江边,高高的阁顶在飞鸟之上。 被夕阳染红的弘济寺石壁,拔地而起与晚云齐高。诗句写从楼阁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