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56

临江仙

朱敦儒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

尘劳何事最相亲。

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

世间谁是百年人。

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


词作鉴赏

这首《临江仙》是朱敦儒后期作品。词中旷远清淡的心境描绘,朴素无华的措辞用语,都流露出离乱时代士大夫所特有的清逸与超脱,语淡而味永。

开篇二句如从肺腑流出:“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作者一生寄情山水,从隐居、


出仕、罢官、归隐,这一人生曲折的历程,使他看透了人间的忧患。本来自己无意于官场,以布衣啸傲山水间,但最后却因做官而被误解、讥讽,这岂不是“一场颠倒梦”吗!他一首《念奴娇》词中写道:“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这完全是看透红尘、超然物外的思想,因而才产生人生“恰似浮云”的省悟。他《沙塞子》中也说过:“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如秋云。”南宋国势哀败、政治混乱的社会环境中,他被官场的流言所挫伤之后,产生这种心理状态是不奇怪的。接着,他以“婉丽清畅”的笔调,抒写一涌而出的思绪,“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词人借对时间流动的描写来呈现感情的变化,“朝”与“夜”、“过腊”与“逢春”的转化,体现了时间由短暂到悠长。前者表现了世俗的劳累忙碌,从“朝”到“夜”,着一“忙”字,连接朝、夜的往还相续,日日如是,生活毫无实际价值;后者则表现了韶光的流逝,腊月之后,春天又来临了。但世俗的奔忙中,“何事最相亲”呢?面对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作者心潮起伏。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是前面思潮起伏的继续和深化。“流水”与“飞光”,是借以影射时间的流逝,人事变迁的迅速:“滔滔”与“忽忽”,是以水流之势及太阳西坠匆匆的景象,形容流年的短暂:“无住处”与“西沉”写流水奔流永不停息,红日西附何等快速!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体验中,骤生一种空虚的失落感,他反复用不同的景况显示着貌似平淡而内蕴却是复杂、激动的思绪,因此,发出“世间谁是百年人”的喟叹,进而引出结拍“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载:“朱希真致仕居嘉禾,诗词独步一世。秦丞相欲令教秦伯阳作诗,遂除鸿胪少卿。或作诗云:”少室山人久挂冠,不知何事到长安。如今纵插梅花醉,未必王侯著眼看。“一位饱经沧桑的山林老人心中没有多少委屈和悲伤!还是宋高宗说得好:”此人联用橐荐以隐逸命官,置之馆阁,岂有始恬退而晚奔竞耶!“朱敦儒难言的心事正如周必大所说,”其实希真老爱其子,而畏避窜逐,不敢不起,识者怜之。“(《二老堂诗话。朱希真出处》)凡此种种能言或不能言之痛,融汇成一句”



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个中“即”此中“、”这其间“之意,”须著眼“是指他所注意的事。这一句的意思指的是他一生的立言行事,他的旷达隐逸的胸襟,世事浮云,尘劳俗务,不须计较,所应注意的,仅于自己立身处世的态度而已,即”认取自家身“就行了。结拍两句是以一种闲谈的笔触,抒写词人饱经风霜之后所产生的思想反应说不管人世间的复杂与无情,不管世俗对他情感上的伤害,只要认取自身的立足点就行了。

这首词是作者历经沧桑,看破红尘之后,“勉作旷达狂之语,用以自解”(薛励若《宋词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较为普通的社会心态。

为您推荐

临江仙9(宋词点评)

【原文】: 高咏楚词酬午日(3)。。 【意译】: 时逢端午,我只能以长歌《楚辞》来抒发自己的悲怀,沦落他乡,季节更迭,时光流逝得太快了。 五月里,石榴花火红如焰,但我怎么看也觉得不如西京洛阳美人的舞裙更让人感到鲜艳夺目。..

临江仙18(宋词点评)

【原文】: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4),旁有堕钗横。。 【意译】: 夏日的傍晚,在远处浓绿的柳林上空,传来了阵阵轻雷。 硕大而稀疏的雨点,珠玉般地打在池中的荷叶上,仿佛要把那翠如玉盘的荷叶敲碎..

临江仙19(宋词点评)

【原文】: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5)。 。 【意译】: 我从睡梦中醒来,放眼窗外,只见高高的楼台上阁门紧锁;酒意已经消失,环顾室内,帷帐帘幕虚掩低垂,像是诉说冷清和寂寞。 去年春天的离愁别恨,此时..

临江仙10(宋词点评)

临江仙5(宋词点评)

【原文】: 忆昔西池池上饮(2)。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 【意译】: 想当初,年年和朋友们在汴京西池畅饮豪谈,彼此间意气相投,曾有过多少令人..

临江仙16(宋词点评)

【词题】: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5)。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意译】: 回想当年在洛阳午桥上宴饮,在座的大多是出类拔萃的名士豪杰。 皓月当空,流水轻淌,倒映在水面上的明月好像和河水一起静静地流去了。幽静的杏花苑..

画阁临江飞鸟外,丹崖拔地暮云旁。

【原文出处】:清·王士祯《登观音阁眺望》 雕刻粉饰过檐宇、窗栏的楼阁耸立在长江边,高高的阁顶在飞鸟之上。 被夕阳染红的弘济寺石壁,拔地而起与晚云齐高。诗句写从楼阁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