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4

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词作鉴赏

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这十四字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前句



重赋“色”,兼及体性;后句重咏怀,突出“香”字。桂有三种,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名丹桂。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

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暗淡”、“轻黄”

二词,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禾农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自有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

以下转入议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反映了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的美尤为重要。“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

“梅定妨,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连清照一生酷爱的梅花“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


节的花中之冠。“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为您推荐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诗词描写)

唱完新曲,欢乐的女郎们跑远了,只有绿树亭亭玉立在红霞之中,间或传来鹧鸪的鸣叫。 “鹧鸪鸣”暗寓女郎唱的尽是恋歌,却又未得到小伙子的反响。这是因为鹧鸪常常雌雄和鸣的缘故。诗句描写了一群春光中嬉游的姑娘,她们又唱又..

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诗词描写)

诗句意谓曾任宰相的李德裕今日被贬,置身于昔时的歌舞胜地,举目所见只是木棉自红、鹧鸪乱飞的荒凉景象。 诗句语调婉转含蓄,以景结情,并用丽语反衬贬所的荒凉,流露出对李德裕的同情。 注:歌舞地,即歌舞冈,在广州越秀山上,因..

鹧鸪声苦晓惊眠,朱槿花娇晚相伴(诗词描写)

清晨,鹧鸪痛苦的鸣声,令人凄切哀惋,怕再也无法入眠了。 只有随开随落的朱槿花,陪伴我度过了又一个不眠之夜。诗句借景寄寓诗人的身世飘泊之感。“声苦”和“花娇”都是易撩人愁思的。情语、景语结合得颇为融洽。 注:朱..

鹧鸪近晚啼深竹,鸂鶒新晴立浅沙(诗词描写)

诗词《鹧鸪词》原文及鉴赏

【原文】: 行不得也哥哥。 入水蛟龙恶,入山狼虎多。蛟龙恶,尚可拿;狼虎多,尚可罗。 人情日反复,世路生风波。行不得也哥哥。 。【原文作者】:宋棠 【鉴赏】: 鹧鸪的鸣声与“行不得也哥哥”相似,因此多借此敷写成闺中女子..

诗词《山鹧鸪词》原文及鉴赏

【原文】: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原文作者】:李益 【鉴赏】: 这首被誉为“神品”的小诗,既有民歌清新自然的风味,又有文人学士的雅致。 写闺中少妇思念郎君,情词兼美。 诗的前两句兴中有..

诗词《鹧鸪天》原文及鉴赏

【原文】: 凭倚东风远映楼。 流莺窥面燕低头。虾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 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 夜来卷尽西山雨,不着人间半点愁。 。【原文作者】:冯子振 【鉴赏】: 冯子振(1257-1314),字海粟,号瀛洲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