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54

眼儿媚

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



范成大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

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

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


词作鉴赏

此词作于作者调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赴桂林上任途中。据作者《骖鸾录》,乾道九年

( 1173)闰正月末过萍乡(今江西萍乡市),时雨方晴,乘轿困乏,歇息于柳塘畔。柳条新抽,春塘水满,这样的环境既便小憩,又易引发诗兴。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日脚”,云缝斜射到地面的日光。“紫烟”,映照日光的地表上升腾的水气。“酣酣”,其色调之深。这一句是写初春“乍晴”景色,抓住了主要特征:云彩、地气都显得特别活跃,云脚低垂,地气浮腾;日光也显得强烈了,“日脚”给人夺目的光亮;天气也暖和了,“酣酣”、“紫”的色调就给人以暖感。“妍暖”,和暖、轻暖。“轻裘”,



薄袄。这时的温度也不是一下子升得很高,并不是带给人热的感觉,这种暖意首先是包裹在“轻裘”里的躯体感觉到了,它一阵阵地传了过来。这一句是写感觉。总之,这天气给人的是暖乎乎的感觉。

“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天色”即天气。这天气叫人感到舒服,因而容易使人陶醉,加上暖乎乎的花香沁人心脾,更使人精神恍惚了。暖香与“冷香”对人的刺激确乎不同。“扶头”,本是指一种易使人醉的酒,也状醉态。“午梦扶头”就是午梦昏昏沉沉的样子。

上阕是写乘舆道中的困乏,下阕写“小憩柳塘”。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这片”春慵“紧接”困“字”醉“字来,意脉很细。这里即景作比。”縠纹“,绉纱的细纹比喻水的波纹。

这两句说:春慵就象春塘中那细小的波纹一样,叫人感到那么微妙,只觉得那丝丝的麻麻痒痒、阵阵的软软绵绵。这个”愁“字的味道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下面又进一步进行描写:”溶溶泄泄(yìyì),东风无力,欲皱还休。“”


溶溶泄泄,水缓缓掠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已《谒金门》),墉水皱了;可你认真去看,又“风静縠纹平”(苏轼《临江仙》)了。这里写水波就是这种情形。这是比喻春慵的不可捉摸,又似曾可见恍恍惚惚,浮浮沉沉的状态。这几句都是用比喻写春慵,把难以言状的困乏形容得如此具体、形象,作者的写作技巧真令人叹服。同时还要体会,这春水形象的本身又给人以美感。它那么温柔熨贴,它那么充溢、富于生命力,它那么细腻、明净,真叫人喜爱。春慵就是它,享受春慵真是人生的快乐。春慵,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感觉,虽然在前人诗词里经常出现这字眼,但具体描写很少,苏轼(《水龙吟。杨花词》)借杨花写了女子的慵态,但没有这首词写得生动、细腻、充盈。此词用了许多贴切的词语天气给人的困乏感觉,又用了一系列比拟写感觉中的春慵,使人刻画如沐其中;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闻到了醉人的花香,感受到了柳塘小憩的恬美。



沈际飞评道:“字字软温,着其气息即醉。”(《草堂诗余别集》引)确实不错。如此写生理现象,写感觉,应当说是文学描写的进步。

为您推荐

卜算子52

卜算子 游次公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 草草怀柈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 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离别的词。上阕写一..

八声甘州 ·读诸葛武侯传73

八声甘州 ·读诸葛武侯传 王质 过隆中。 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 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 本计东刑西益,观变取奇功。 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

昭君怨 ·咏荷上雨19

昭君怨 ·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蓬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词作鉴赏 作者的词和诗一样,都善于描写事物..

好事近12

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23

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朱熹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 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

卜算子25

卜算子 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词作鉴赏 上阕抒写自己沦落风尘、俯仰随人的无奈..

如梦令53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词作鉴赏 对这首小令,先且不谈背景,直单微欣赏之,别有逸趣。 “道是梨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