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51

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

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词作鉴赏

张孝祥平生多次经过岳阳楼,本词作于哪次?需略作些说明。据词中的行向与时节,此首应作于乾道五年(1169)三月下旬。是年,孝祥请祠侍亲获准后,离开荆州(今湖北江陵),乘舟沿江东归。当时曾写《喜归作》诗:“湖海扁舟去,江淮到处家。”归途中,阻风石首,滞留三日。同行诸公都填了词,他亦用其韵作《浣溪沙》


词,有“拟看岳阳楼上月,不禁石首岸头风”云云。这些都与本词的内容相吻合。

词的开头“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横空而起,抒发词人湖海飘泊和怀才不遇的感慨,倦游,指仕宦不得意而思归隐。他曾在《请说归休好》诗中吐露过脱离官场的复杂心情:“请说归休好,从今自在闲。”又说:“田间四时景,何处不开颜?”这种宦海浮沉而今欲归休的感受,贯穿全篇,使这首境界阔大、宏丽的词作中带上沉郁的格调。“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承上意写经过长途的江面飘荡,终于来到了游览胜地岳阳楼上。“日落”三句,词人纵笔直写登楼远眺的景色: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再看那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这些自然景色,引起词人内心的深长感触,思绪翻腾,颇难平静。“徒倚栏干久”二句,从傍晚到月夜的时空转换,更深一层地刻画词人倚栏凝思的种种意绪,而含蓄的笔墨又为下片直抒胸臆积蓄了情势。


换头“雄三楚”三句,承接上意而掉转笔锋,描绘岳阳楼的雄伟气势,跌宕飞动。“三楚”,战国时期楚国的地域广阔,有西楚、东楚、南楚之称,后泛指长江中游今湖南一带地方。“七泽”是泛指楚地的一些湖泽。“隘九州”是说居国内险要之处。“人间”二句概括登岳阳楼而触发起古往今来人间悲喜的无穷感叹,又有它独具的地方色彩。“欲吊沉累无所”三句,进一层抒发凭吊屈原的深切情意。爱国诗人屈原执着追求“举贤才而授能”的进步政治理想,遭到楚国腐朽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仇恨与迫害,长期流放,后自沉于汨罗江。“沉累”,指屈原沉湘,亦曰“湘累”。无罪被迫而死曰“累”。作者对屈原身处浊世而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有着心心相印的关系。他欲吊屈原而不知其处所,但登山临水,有渔儿樵子,与同哀屈原而诉其“离忧”之情。《史记。屈原列传》云:“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词中“离忧”二字,包含有如许内容。


作者想到自己此次隐退犹如贬官外放,也将渔樵于江中沙洲之上,内心充塞着无限辛酸悲苦。写离忧,正是抒写这种郁结心中的不平情绪,结笔全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句和《离骚》辞语,抒发满腹的牢愁忧愤和凄凉之怨。以景结情,韵致有余。

这首词写途中登临的感受,语悲切。上片写登楼所见之景象,下片抒发吊古伤今的情怀。吊古是明写,伤感则见于言外。作者不是空泛地抒写古今人事兴衰的感慨,而是从眼前“日落君山”的景物铺写,联想到屈原的政治遭遇和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勾引起敬吊之情。“哀此写离忧”,表现出作者怀才见弃的幽怨,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为您推荐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词描写)

水气滋润着云梦泽的上空,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气蒸”状出洞庭湖水具有丰厚的蓄积;“波撼”则言湖水澎湃、动荡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浩阔,而且充满活力。诗句成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千古流传。 注:云梦,古代沼泽..

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诗词描写)

春来日长,风和日暖,杨柳青青,北归的鸿雁飞入深远幽隐的高空。 岳阳城上听着那悠扬的笛声,不禁令诗人心旷神怡,欢愉之情随着春风飘满洞庭湖。一个“满”字把作者乐观、自适的心境充分表现出来。 注:窅冥(yǎomíng),深远难..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原文出处】:宋·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岳阳楼的壮观景色,天下人都有耳闻。 如果你上午站在楼的西北角,你会在背日的楼阴里看到江堤连绵不断,伸延到很远很远。诗句..

布帆安稳西风里,一路看山到岳阳。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原文出处】:唐·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站在岳阳楼上,极目远眺,远近的山川景物尽收眼帘:平川大谷,旷远无际;洞庭湖水,广阔无垠。 诗人为了突出岳阳楼,不是从正面着..

芦荻无花秋水长,澹云微雨似潇湘。雁声摇落孤舟远,何处青山是岳阳?

【原文出处】:清·王士祯《樊圻画》 绵长的秋水中,芦荻已经衰老无花。 稀雨从薄云中飘落,画面烟水迷濛,如同潇湘一带的景色。南去的大雁在空中鸣叫,水面上一只孤舟渐行渐远..

半掩船篷天淡明,飞帆已背岳阳城。飘然一叶乘空度,卧听银潢泻月声。

【原文出处】:宋·孔武仲《五鼓乘风过洞庭湖,日高已至庙下》 船篷半掩半开,天色露出淡淡的亮光。 船行很快好象飞驰一样,已经远离了岳阳城。水光天色融然一体,轻舟如一片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