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赋琵琶44

虞美人 ·赋琵琶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
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

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撚,泪珠盈睫。
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

千古事,云飞烟灭。

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


弹到此,为鸣咽。


词作鉴赏

同一题材,在不同的作家笔底,表现各异;试听“琵琶”,一到作者手里,即翻作新声,不同凡响。

此琵琶,乃檀木所制,尾刻双凤,龙香板为拨,何其精美名贵!“凤尾龙香拨”。这杨贵妃怀抱过的琵琶,它标志着一个“黄金时代”。作者在此,暗指北宋初期歌舞繁华的盛世。而“霓裳曲罢”则标志着国运衰微与动乱开始。借唐说宋,发端即点到主题而又不露痕迹,可谓引人入胜之笔。

“浔阳江头”二句,一转,用白居易《琵琶行》所叙事。白氏在江边关客“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诗序云“是夕始有迁谪意”,是听了琵琶曲与弹奏女子自述身世之后的所感。词以“最苦”二字概括,表明作者也有同感。“画舸”句用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



句意。作者以白居易的情事自比,并切琵琶,其“天涯沦落”之感亦可知矣。

“记出塞”接连数句又一转,从个人遭遇写到国家恨事。“望昭阳宫殿”等句分明是写一种特殊感情,与当日昭君出塞时去国怀乡之痛不完全是一回事。这里恐怕是在暗喻“二帝蒙尘”的靖康之变。这种写法在南宋词家中也不乏其人。姜夔《疏影》词中亦有“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之句,郑文焯亦云“伤二帝蒙尘,诸后妃相从北辕,沦落胡地,故以昭君托喻”。

“辽阳驿使”数句转到眼前的现实。词人怀念北方故土,联想琐窗深处,当寒气袭人时,闺中少妇正在怀念远戍辽阳而杳无音信的征人。她想藉琵琶解闷,结果愈弹愈是伤心。“推手”等句,指弹琵琶,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欧阳修《明妃曲》本此而有“推手为琵却手琶”之句;所弹之曲为《梁州》。《梁州》即《凉州》,唐西凉府所进边地乐曲,梁、凉二字唐人已混用。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谓贞元初康昆仑翻入琵琶。白



居易诗:“《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可见其声哀怨。“哀彻”两字加深了悲凉的意绪。“云飞烟灭”已将上文一齐结束,“贺老”句便是尾声。

这尾声与发端遥相呼应,再次强调盛时已成过去,已成为历史。贺老即贺怀智,开元、天宝间琵琶高手,他一弹则全场寂静无声。元稹《连昌宫词》云:“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贺老定场”即无消息,则“沉香亭北倚栏干”(李白《清平调》)的贵妃面影当然也不可见,这“凤尾龙香拨”的琵琶亦无主矣。故作者云“弹到此”即“鸣咽”不止,写悲慨无穷的国难家愁。

此篇手法新颖,从章法上看与《虞美人。别茂嘉十二弟》。可并为姊妹篇,都列举了许多有关的典故,而其中皆有一线相连。即所用典故中情事都与词人内心的情感和生活经历有关,与当时时代特点有关,故典故虽多,却不为事所累,且抒情气氛浓郁。仍觉圆转流丽。由此我们联想到唐时李商隐的《泪》(永巷长年怨绮罗)一诗,也是列举古来各种挥泪之事,最后归结为一事。


辛词章法可能学自李诗,而又有出蓝之妙。再上溯可找到江淹的《恨赋》、《别赋》,李白《拟恨赋》等类篇章,作者用之以为词,可谓创新。

此词除使用典故多能流转自如外,还显示了辛词的另一特色,即豪放而兼俊美,所谓“肝肠似火,面目如花”者。词中如“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句,不独用昭君出塞之典故,且含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四言十八首赠兄秀才入军》)的诗意,形象很美,韵味亦深长。又“轻拢慢撚”四字,不独是用白居易诗点出弹琵琶,而好在将闺人愁闷无意绪、心情懒慢的神态也随之描画出来了。“泪珠盈睫”,令人想见那长睫毛闪动的晶莹珠泪,非而见美,更渲染了哀怨气氛,烘托了主题。

前人评辛词曰“大气包举”,所谓“大气”,就是指贯穿在词中那种浓烈的爱国之情,沉郁而激昂。而他的词风却不见粗犷,反倒是思理细腻绵密,语言华丽高雅,虽“用事多”,不嫌板滞。“情”在其中,密处见疏,实中有虚,令人读后有荡气回肠之感。


为您推荐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诗词描写)

夜晚风沙弥漫,漆黑一片,军营中回响的只有巡夜的打更声和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军中的景象是多么的悲凉和寂寞!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注:公主琵琶,代指思乡之曲。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诗词描写)

句中记叙诗人经酒泉时,太守热情招待,歌舞、宴饮热闹非凡的情景。 琵琶、长笛相应和,胡家儿女们齐声歌唱,宴席上吃的是烤全牛、烹野驼,喝的是金杯中的交河美酒。以此渲染出主人热情好客,富有边塞的生活情调。 注:浑炙,浑即..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诗词描写)

诗句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位年仅十五岁的妙龄少妇的形象。 她能歌善舞,惯弹琵琶又精吹羌笛。那凄恻幽怨的笛声,使铮铮铁骨的三军将士都泪如雨下。诗句虽未写其演奏技艺的高超,但却尽得风流之妙,可谓..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诗词描写)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诗词描写)

美酒佳肴,五光十色,香气四溢,一场盛大的晚宴即将开始。 欲要纵情痛饮,一醉方休,一首琵琶曲使这种气氛达到了高潮。那欢快的旋律,急促的节奏,好象是催促战士们举杯痛饮、狂欢。场面壮观,气氛热烈。诗人用激昂的笔调,铿锵的语句..

诗词《琵琶行(并序)》原文及鉴赏

【原文】: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

琵琶仙2(宋词点评)

【词题】:《吴都赋》云:“户藏烟浦,家具画船。”(10),故人初别。 。 【意译】: 那双桨画船划过来时,舟中的姑娘多像我旧时相恋的一对姐妹。 姑娘用手中的团扇轻轻接住了空中飞舞的杨花,她的容貌身姿,简直娇美绝伦。春天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