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59

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

辛弃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词作鉴赏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的词以豪放而著称。但是这首《粉蝶儿》却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另外一面。这是一首词人有感于眼前落花春残而写的一首抒发惜春情绪的词。

古典诗词中,以“落花”为题的词,并不少见,但许多是无病呻吟的平庸之作,佳作并不太



多。辛弃疾这首《粉蝶儿》,不论是意境或语言风格,都能打破陈套旧框,在落花词里,可以算是一阕别开生面的绝妙好词。这首词是作者有感于眼前的花落春残而写的一首抒发惜春情绪的词。从这首词所描写的内容来看,在宋词中是很常见的,但它的表现手法却很别致。全篇通过“昨日”与“而今”春光的对比,用巧妙、新颖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不同阶段的春日景象,委曲地抒发了诗人爱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的开篇以十三岁小女儿学绣作明喻,礼赞神妙的春工,绣出象蜀锦一样绚烂的芳菲图案,“一枝枝不教花瘦”,写出了花的繁盛;突然急转直下,转入落花正面。好花的培养者是春,而摧残它的偏又是无情的春风春雨。(词中的“僝僽”,原意指恶言骂詈,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形容风雨作恶。)于是,用嗔怨的口气,向春神诘问。就在诘问的话中,烘染了一幅“残红作地衣”的着色画,那被风雨摧残的花瓣,纷纷飘落在地,好像是为园村铺上了一层红色的地毯。地上的落红如此之多,那枝头的残花还有几许,也就可以想见了。下半阕“而今”一句跟上半阕“昨


日”作对照,把临去的春光比之于轻薄荡子,紧跟着上句的“无情”一意而来,作者“怨春不语”的心情,也于言外传出。“记前时”三句又突作一转,转到过去送春的旧恨。这里,不仅春水绿波都成有情之物,酿成了醉人的春醪,连不可捕捉的清愁也形象化了,通过“候春”来表现爱春惜春感情,使表现的感情更加强化。正因为年年落花,年年送春,清愁也就会年年应约而来。就此煞住,不须再着悼红惜香一字,而不尽的余味,已曲包在内。

辛弃疾的这首词,与一般的“落花”词一样,其基调也是哀婉的,但是,作者在写惋春惜春的同时,又通过“候春”,表现出对大地春回的热切期望,失望中含有希望,感情由哀婉趋于开朗,而词笔于柔韧中见清劲,不是艺术修养达到升华火候,是不能办到的。

为您推荐

偏疑粉蝶散,乍似雪花开。

【原文出处】:陈·江总《梅花落二首》其二 蓦地觉得那纷纷落下的梅花恰象一队队粉蝶正四散飞逃,突然它们又象是洁白的雪花在盛开。 诗句写梅花在风中飘落的景象。北风呼啸,落..

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59

粉蝶儿 ·和晋臣赋落花 辛弃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59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作鉴赏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

感皇恩13

踏莎行13

踏莎行 赋稼轩,集经句 辛弃疾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 小人请学樊须稼。 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 东西南北之人也。 江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

汉宫春 ·立春日13

汉宫春 ·立春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

水龙吟39

水龙吟 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 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 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 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 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