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 ·牡丹44

昭君怨 ·牡丹

刘克庄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

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

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词作鉴赏

词人写牡丹,多赞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充满富贵气象。总之大都着重于一个喜字,而作者独辟蹊径,写牡丹的不幸命运,发之所未发,从而寄托词人忧国伤时之情。

北宋末年,徽钦二帝被虏北行,诸后妃相随,沦落金邦。南宋爱国诗人念及此辱,无不愤慨感伤,生活在南宋末年的刘克庄,痛感朝廷腐败,国势衰颓,报国无门,故托牡丹以发愤,抒其黍离之哀。

首二句写牡丹的身世。所谓“洛阳旧谱”,是指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其中云:“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又云:“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溥家。”姚黄魏紫在当时是牡丹中的名贵品种。这里单举姚黄,是以姚黄代名贵牡丹花种。“独步”二字,准确、简洁地说出这些牡丹的美丽和名贵。

词人遥想当年中州繁华,人们竞赏牡丹,姚黄魏紫独占魁首,盛况何等空前?这不仅是深情



地赞美,而且也饱含着词人对北方故土的思恋之情。

三、四句转写目前。“广陵花”,指芍药和琼花。“杨州芍药,名著天下。”(《遯斋闲览》)琼花洁白而香,有“无双”之誉。(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太亏他”的意思是:芍药、琼花和牡丹都是天下名花,前二者虽经战火摧残,但仍近朝廷,常为词人咏歌。而牡丹命运独苦,沦落于敌人的铁蹄下,犹如昭君,成为朝廷孱弱的的牺牲品。这是对牡丹的同情,也是对朝廷当政者的怨愤。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句,描绘了国破家亡后中州的惨象,同时,也形象地表明了牡丹的处境。盛世繁华时姚黄魏紫,倾国倾城;山河破碎中的一片焦土,牡丹也就只剩下与荒烟衰草,荆榛狐兔相伴的命运了。词人的忧国之心,离黍之哀,也通过这些形象的描写,得到充分的表现。文字极为精炼,含义极为丰富。

“君莫说中州,怕花愁。”蕴含着词人极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怕人说中州的惨境,并非怯懦,而是更翻进一层,说明爱中州之深,言明光


复中州之心的迫切,也说明未能渡江驱敌的惭恨心情。在堂堂男子汉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南宋末年,作者那种不平静的心潮是不言而喻的。结句说“怕花愁”,实则是自己愁不堪忍。而词人采用曲折写法,不仅能表现出惜花的深厚情意,而且也能引读者进入境界,仿佛与牡丹相对,见其愁态,而不能无动于衷。

为您推荐

诗词《吉祥寺赏牡丹》原文及鉴赏

【原文】: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原文作者】:苏轼 【鉴赏】: 吉祥寺故址在今杭州市。 这首七绝当作于诗人的杭州任上。 作品题为“赏牡丹”,其实是“赏人”——此人不..

云里烟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入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原文出处】:宋·李唐《题画》 作画时云雾中的树木和雨里的河滩很难表现,看起来容易画起来却很棘手。 早已知道这种气韵生动的朦胧画面不为时俗之人所欣赏,便多买一些胭脂色..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原文出处】:宋·王曙《牡丹》 枣花虽然很小却能结出果实来,桑树叶虽然柔软也能养蚕吐丝。 最可笑的是牡丹花开放起来象斗那样大,一样事也没办成便又枯萎衰落了。诗句一反常..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更有难知处,朱门惜牡丹?

【原文出处】:宋·陆游《春早得雨》 天气干旱,稻田正渴望着下雨。 蚕帘上喂养的蚕儿也担忧早着春的寒气。可又有谁能知道,富贵豪族却不怕禾稻枯死,反而担心早春阴雨会妨碍牡..

剪牡丹 ·舟中闻双琵琶15

剪牡丹 ·舟中闻双琵琶 张先 “ 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 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 宿..

昭君怨 ·牡丹44

昭君怨 ·牡丹 刘克庄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 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 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词作鉴赏 词人写牡丹,多赞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