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春 ·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10

海棠春 ·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吴潜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


老去惜花心,相以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词作鉴赏

这首词借写海棠,抒发自己心忧国事的悲慨和壮心不已的豪情。作者在庆无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已是六十五岁了,之前曾几度官居台辅,又几度削职,经历了宦海几多沉浮,意气未免有些消沉了。但他在庆元任内仍克尽职守,并写有诗词作品三百余首,佳作亦有多篇,读此词可见其心迹之一斑。

“对海棠有赋”,开头便咏海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清明时节,节物风光变化迅速。中午下了阵“疏雨”,顷刻间海棠就大放光艳了,“一饷”、“尽”将花开之快,观赏者的快感传神地表达出来,叫人多么惊喜。而这海棠沾雨之后更显得鲜活冶艳,就叫人更加喜爱了。词人老大风情减,面对如此国色,似乎有点不知所措了。“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


语。”红颜皓首,两相对待,在这“无语”中我们不难体会作者自怜衰疲之意。

下片由眼前的海棠而联想四川的战况。“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狐嗥兔舞”指蒙古入犯。吴潜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就开始侵扰四川,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亲率十万军队自六盘山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受到很大挫折,因此曾一度考虑退兵。这大约就是捷书所报的内容。词人以跳跃式思维写此事,可以想见他心情的振奋。“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这两句的意思就是:锦江头(以代蜀)的海棠,还是那般艳丽!这里又用“濯锦”二字,海棠花就显得更美了,真是锦上添花。“江头”前又着一“古”字,似乎表示:我华夏古来繁华之地,岂容狐兔闯来!

这首词写词人在衰暮之年观赏海棠,联想“海棠国”的战局,表现了烈士暮年心忧国事的忠忱。



为您推荐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诗词描写)

杨柳遍街,绿丝成荫,活画出清明前后的艳春天气。 隔着门帘隐约看到花树影动,原来是一群群女子争先恐后地在荡秋千。诗句写出清明前后的大好春景,并配以民间的习俗活动,更能吸引读者。末两句妙在人物似掩藏在花树深处,若隐若..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诗词描写)

诗中描写作者于清明时登上苏州城阊门俯视,但见农民被大批征召外出当兵,大量土地荒芜,无人耕种。 甚至连清明节烧火做饭的炊烟都没几处。诗句写唐时统治阶级对广大农民的压迫,表现了作者的同情心。 注:楼船,指兵船。吴门,..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词描写)

词人用问答式表意,手法曲折、活泼、富于变化。 清人黄氏《蓼园词评》指出:“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间者”,此说很有见地。..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邀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诗词描写)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诗词描写)

海棠的落花象是米粒摊撒在苑中的小径上,好似巧手织成的带香味的绣物,分外美观漂亮。 然而毕竟花事阑珊,春光也显得十分暗淡。诗家写春老花残的例子不胜枚举,却很少用“瘦”字概括暮春给人以总体感受。新颖形象,妙语天成。..

清明小院杏花开,半启朱扉燕子来(诗词描写)

清明时节杏花盛开,香气袭人。 体态轻盈的春燕低入半掩的朱门,自由自在的来往穿梭。这里用“花开”、“燕子来”表现春光明媚、绚丽多姿。用“半启朱扉”透露庭院恬静、宁馨的气氛。画面一静一动将田园春意,尽收笔底,浑厚..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诗词描写)

窗外黄莺婉转的啼叫声把人从午睡中唤醒,无端的春愁又不知从何处袭来,使人黯然神伤。 原来春归匆匆,花事阑珊。诗人故设疑词,领起排句,从各个角落引导人们对春老花残景象的联想。艺术的魅力在于含蓄,句中虽没有对景物精雕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