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 ·丁酉清明37

南柯子 ·丁酉清明

黄昇

天下传新火,人间试裌衣。

定巢新燕觅香泥。

不为绣帘朱户说相思。


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

粉痕销淡锦书稀。

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

词作鉴赏

黄昇这首词题为“丁酉清明”,“丁酉”指的是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此诗是一首伤春怀人的词作。

“天下传新火,人间试裌衣。”上句指的是清明。古代四季用不同的木材钻木取火,季节变换时所取之火便叫新火。按“唐制,清明时赐百官新火。”上句用天上一语,即出此典故。

上句天上,下句人间,意境不凡,实际上与此词所写之怀人高情相为表里。三月清明之时,人间刚穿上裌衣,清明日虽是一平常而新鲜的生活感受,却触动了词人的一番之伤心情感。时序变换漂泊很久,离恨久矣,意在言外。“定巢新燕觅香泥。”新燕归来,栖息于旧巢,飞衔香泥,经营家室,真是一片欢忙的景象。这里所说的“新” “香”,层层点衬出春天之美好。此句所描写之



景象,反衬人之离别,在家居住的却空守闺阁,漂泊的人却有家不得归,皆不言而喻。

“不为绣帘朱户说相思。”歇拍是紧承上句出来,由此而明白此三句都是设想之辞,虚摹居者之情境。燕子合家呢喃言欢,闺阁中人却默默相思。替闺中人设想相思之苦,却出以燕子不为闺中人说相思,境界极美。

过片从对方之虚摹回到自己之现境。“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过片二句是作者自己伤春怀人的真实写照。风吹飘飞的柳絮侧帽独行。凭栏,远眺独送渐落的余晖。这凄凉的意味又于独守闺阁有什么不同呢?写飞絮,则感叹春将暮矣。写落晖,则悲叹太阳云西下矣。有家归不得之悲怆,直透出词面。用侧帽、落晖等字,不但生动传神,而且淡雅。“粉痕销淡锦书稀”,说的是闺中人从前寄来的书信,上有泪痕,今已消逝,则是因为藏之已久;更言书信之稀,并且不能再得。其中久别信断之事,长念不已之情,真实可现。“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结笔承锦书稀写出,仍落笔于现境,全篇使人觉得收得稳重。子规啼叫之声音,古人以为象说“不如归去”,


声调非常凄切,尤其在行人听来,更是叫人感伤。曰山南山北,则暮春无处不闻子规,即使不愿听见,也不得不听见。无可逃脱的离恨,到曲终时仍绵绵不断。

此词虽小,却意境高远,表现出了深切真挚的怀友之情,写来虚实相映,笔法丰富,曲折多姿。

为您推荐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诗词描写)

诗中描写作者于清明时登上苏州城阊门俯视,但见农民被大批征召外出当兵,大量土地荒芜,无人耕种。 甚至连清明节烧火做饭的炊烟都没几处。诗句写唐时统治阶级对广大农民的压迫,表现了作者的同情心。 注:楼船,指兵船。吴门,..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邀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诗词描写)

踢出去的球常常高过空中的飞鸟,荡起的秋千竟然高出杨柳树林。 少年儿童春分这一天就到郊外去游玩了,用不着等到清明和上巳那一天了。“过”、“出”写尽了“分日”少年遨游的兴致,生动地状摹出一群春日尽情游乐的少年儿..

清明小院杏花开,半启朱扉燕子来(诗词描写)

清明时节杏花盛开,香气袭人。 体态轻盈的春燕低入半掩的朱门,自由自在的来往穿梭。这里用“花开”、“燕子来”表现春光明媚、绚丽多姿。用“半启朱扉”透露庭院恬静、宁馨的气氛。画面一静一动将田园春意,尽收笔底,浑厚..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诗词描写)

清明寒食多风雨,特特今宵月照花。

【原文出处】:清·孔尚任《晚晴留昭阳李若金、皇望、秦邮端梅菴、海陵黄交三、缪墨书、吴门钱十青、陈鹤山小饮月下分韵》 一般说来,清明寒食时节大都刮风下雨,可是唯独今年..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原文出处】:唐·书庄《内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七言五首》其一 满街的杨柳枝条如丝,一片嫩绿,从远处看真象云团烟簇,使二月清明充满了蓬勃生机。 隔着帘子的那个地方,盛..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原文出处】:宋·林逋《清明》 没有花没有酒度过了清明节,索然无味象山中的老和尚。 寒食、清明在宋代是极为热闹的暮春佳节,那些有闲有钱人家,花天酒地,观花设宴,而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