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问杜鹃58

沁园春 ·问杜鹃

陈人杰

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

似辽东白鹤,尚寻华表;海中玄鸟,犹记乌衣。
吴蜀非遥,羽毛自好,合趁东风飞向西。何为者,却身羁荒树,血洒芳枝?兴亡常事休悲。
算人世荣华都几时?

看锦江好在,卧龙已矣;玉山无恙,跃马何之?

不解自宽,徒然相劝,我辈行藏君岂知?闽山路,待封侯事了,归去非迟。



词作鉴赏

这是一篇借质问杜鹃而表明心志的词作。杜鹃,又名子规“催归”。传说中是战国时蜀王杜宇所化,杜宇被迫禅位鳖灵,死后魂魄化为此鸟,每到暮春便悲鸣不已,直到啼血而止。因而,杜鹃便被赋予了一种幽怨的色彩,那些背井离乡,羁寄四海的文人学子,一听到杜鹃的哀婉鸣哽,便顿生思归恋乡之情。然而此时词人陈人杰正涉世未深,朝气蓬勃,积极求仕,满腹志向正得伸展,因而杜鹃冲他叫嚷催归,显然不合时宜,难怪词人对杜鹃要大加斥问了。

题目“问杜鹃”,这“问”是“责问”、“质问”。词以“当头炮”开局:杜鹃,你苦苦催促人归,自己为何不回四川?“以子之矛攻之盾”,然而词中的杜鹃并未认输,却说:只算是我自说,奈何以“不归”罪我?我鸟类哪里有“归”与“不归”之说耶?殊不知词人聪敏,早已料到鸟儿会这样,不待鸟儿强嘴,已自先发制人:像那去家千年的白鹤,尚且知道重返辽东寻访城门之华表;远徙万里的海燕,犹能记得金陵乌衣巷中的旧居



——同属卵生羽化的禽鸟,鹤、燕不言“归”而归,你杜鹃言“归”而不归,羞也不羞?在旁观者看来,这一脚踏上去,杜鹃再无法翻身了。但词人搏兔用全力,仍然穷追不舍:君之所以“不归”,是为“路曼曼其修远”乎?——不是。自江南至四川,里途并不算遥远。那么,是否因为“身无彩凤双飞翼”呢?——不。你的翅膀完好无缺。也许,“八月秋高风怒号”,阻遏了你的飞行?——不是。现在正是春暮,东风劲吹,正好顺势向西翱翔。如是乎从主体行为能力和客观行动条件等不同角度一一审视并否决了鸟儿可以用来敷衍塞责的种种托辞,这就逼出了对于杜鹃的又一次质问:“何为者。却身羇荒树,血洒芳枝?”乍看起来,它似乎是对篇首“汝胡不归”一问的同义反复,但仔细体味,却知并非如是。关键就在“血洒芳枝”四字。卒章显志,一篇命意才得以昭然揭出。

这首词,构思奇特,颇类似于辛弃疾的《沁园春生动传神但本篇又不完全同于辛词,而是词人的“独角戏”,从头到尾都是作者教训杜鹃之辞,完全剥夺了鸟儿的发言权,形式略嫌呆板,


艺术造诣也不及稼轩。陈人杰此篇却诙谐其表而严肃其里,反映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重大主题,表现出词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南宋后期词坛上一篇格调较高的佳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都是词中的陈词滥调了,但他人多取其慨叹人世沧桑的本义,词人却独采个中鹤、燕能归故里的角度,以与杜鹃之“不归”造成鲜明的对比,旧事新用,推陈出新,增加了无穷的妙趣。本篇不用“诸葛”、“公孙”,而化用杜诗,以“卧龙”对“跃马,既工稳又精警生动,达到了沈氏所谓”使人姓名须委曲得不用出最好“的境界。

为您推荐

客情最苦夜难度,宿处先寻无杜鹃(诗词描写)

住在外面的客人最难熬的是夜晚,所以,每每都要寻找一个闻不到杜鹃鸣叫的客栈投宿。 因为杜鹃的夜啼往往使人倍感凄楚,更难以入眠。诗句婉转蕴籍,比直截了当诉说羁旅之愁不知胜却多少! 注:杜鹃的鸣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恰..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词描写)

诗句意谓诗人追忆平生旧事,自伤不已,悲伤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豪情如同梦,壮志不能不化作一片悲凉。诗人的难言之痛,至苦之情,全在妙笔的寄托之中。 注:庄生,庄周。 《庄子·齐物论》记载:庄周梦中变成蝴蝶,醒后便怀疑是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诗词描写)

这是词人写于晚年郴州谪所的哀苦凄厉之语。 句意是,哪里能忍受得了孤身独居在春寒笼罩的旅舍之中,更何况在暮春黄昏的时候,子规声声悲啼,好似时时在提醒我“不如归去”呢。这里虽是写实,但前句侧重身心所感,一个“闭”字,道..

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诗词描写)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诗词描写)

在家乡蜀地曾时常听到那子规鸟的哀鸣,现今到宣城又频频见到杜鹃花,令人念及家乡的子规鸟。 想起子规的悲啼,叫一声令人肠断一回,我在这阳春三月天情不自禁又思念起故乡三巴。此诗结构,对法别致,语言清浅生动,如谚如谣,寓情于..

陌上濛濛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诗词描写)

田间小路上残败的柳絮如濛濛细雨在飘飞;山坡上鲜艳的映山红中,杜鹃在哀哀啼叫。 这里词人用“残絮”和“杜鹃啼”这样的典型事物,描绘春老花残的凄清景象。 注:杜鹃,鸟名,又叫催归,相传为古蜀帝杜宇之魂所化,其声凄厉,能动..

诗词《杜鹃诗》原文及鉴赏

【原文】: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千山万水家乡路。今年又负故园花,来岁开花定归否?归去归去须早归,近日江湖非旧时。 【原文作者】:戴昺 【鉴赏】: 这是首“禽言诗”,由杜鹃的鸣声双关见意。 杜鹃的鸣声有些象“不如归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