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 ·游西湖有感96

贺新凉 ·游西湖有感

文及翁

一勺西湖水。

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

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

更有谁、石番溪未遇,傅岩未起?

国事如今谁倚仗?

衣带一江而已。

便都道、江神堪恃。

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文及翁登第后与同年进士一起游览西湖时作的,抒发了作者忠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并且严厉斥责了南宋统治者歌舞升平、政治腐败和不图恢复的现状,同时对其偏安一隅深感忧愿。

“一勺西湖水”,起句点题。一勺,比喻西湖范围小,溶量浅。然而这一弯湖水,竟成为君臣上下偏安一隅的屏障。为加强语气,作者连用


“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两个排比句,犀利揭露南宋历朝君王固循保守腐朽生活。“一勺”与“百年”形成了数字对比,形成鲜明对照,从北宋亡国的事实引出沉痛教训,语气转为忧郁,如同在哭泣。洛阳是北宋的西京,城市繁荣,有各种奇花异石、园林胜景,它的兴废,标志着天下的治乱盛衰。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废兴。“”高亭大榭,烟水焚燎,化而为灰烬。“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本词回首洛阳花石尽”好像化用此语而影射北宋末年的历史。徽宗赵佶为建造寿出艮岳,派朱勔到江南一带收取奇花异石,扰乱百姓,直接引发方腊起义,最后,金兵终于灭掉北宋王朝,故都沦陷。作者有感于此,眺望北方,洛阳花石已化为灰烬,汴京宫殿亦已成为黍离之地,淹没于迷茫烟雾之中,岁月渐久,南渡君臣也已将它遗忘。“回首”二句通过回忆和想象“洛阳花石”和“黍离之地”,盛衰互相对比,抚今追昔,讽刺意义已十分明显,“更不复,新亭堕泪”“更不复”三字领起,递进一层,由微婉的讽刺转而直接抨击现实。繁华的故都已荒败不堪,南渡君臣又不



思收复,甚至没有一个空发感叹的人存在!作者内心的悲愤再也压抑不住,语调也由抑郁低沉转为亢奋激越。

“簇乐红妆摇画舫”,指的是湖上笙簧竞奏仕女混杂寻欢作乐景象。面对这种场面,作者禁不住想起西晋末年祖逖中流击楫、矢志北伐的故事。祖逖的誓言犹萦绕在耳边,可眼前满载“簇乐红妆”的西湖画舫中,却不能找到他的身影,一边是沦陷荒芜的国土,一边是纸醉全迷的生活,因此作者禁不住要迸发出“千古恨,几时洗”这样悲愤填膺的呼声。

以上由西湖游乐触景生情引出纵论国事,悲愤苦闷的情怀。下片紧承“千古恨,几时洗”而发表政见,评论时事。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三句表明作者立志救国的凌云壮志和要求朝廷起用贤才的愿望。澄清志,见《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充分表现作者欲挽狂澜、澄清中原的政治理想与抱负。“磻溪未遇”和“傅岩未起”,分别用姜太公遇周文王和殷高宗重用



傅说的典故,指明必须大力起用贤才才能振兴国运,谋图规复,“国事如今谁依仗?衣带一江而已”两句,回答结合,腐败不堪的南宋王朝不懂得依靠人力而只想倚仗长江天险,这种盲目求安的心理,给予辛辣的讽刺。“衣带”指的是长江之狭窄不足凭借。“便都道、江神堪恃”是对一班昏庸君臣亡国论调的揶揄讽刺之词。最后,“借问”几句,笔锋一转,对士大夫中不问国事的风气也作了尖锐的批评。南宋国力衰弱,朝廷当然要负主要责任,但是一些自命不凡的士大夫,却一味寄情于山水,对国事不闻不问,也加剧了社会政治的危机。孤山林处士,指北宋初年的高士林逋,他隐居在西湖的孤山,种梅养鹤,一生不做官。他生当北宋太平之世,不求宦达,可以说是清高的表现。但南宋后期国家危机四伏,这班士大夫却以忘却国事互相标榜,这无疑是消极逃避责任的表现,因此难怪作者要发出“天下事,可知矣”如此沉重的感慨了。联系上片歇拍“千古恨,几时洗”,可见作者内心的忧愤之情!

这首词不遗余力地抨击当时苟安之风,词中多用设问和感叹句,形式多样作者或通过对比提


问,如“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或自问自答,如:“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或通过发问表感慨,如:“千古恨,几时洗”。此词语言风格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这是辛氏词人“以文为词”的一个突出特点,此词总起来看,可以说是南宋词中的《陈政事书》。



谢枋得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宝祐四年(1256)进士,除抚州司户参军,即弃去。吴潜宣抚江东、西,辟差幹办公事。景定末,以忤贾似道,追两官,谪居兴国军。咸淳三年(1267),赦归。德祐元年(1275),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明年,元兵东下,信州不守,变姓名入建宁唐石山,日日麻衣蹑屦,东向而哭。宋亡,居闽中,


屡荐不起。至元二十六年(1289),福建参政魏天佑强之而北,至大都,不食而死,年六十四。

门人私谥文节,世称叠山先生。有《叠山集》十六卷。《宋史》有传。词见《叠山集》卷三。

为您推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诗词描写)

春日泛舟西湖,荡起小浆,迷人的景色便扑面而来。 那蜿蜒曲折的绿水,波光粼粼,那长堤上如茵的芳草,沁人心脾。歌乐之声从远处隐隐约约传来,清脆悦耳,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西湖美景图。 词句着墨不多,巧妙地调动了人的视觉、听觉..

诗词《广东惠州西湖孤山朝云墓联》原文及鉴赏

【原文】: 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鉴赏】: 朝云姓王,字子霞,浙江钱塘人,苏轼之妾。 她跟随苏轼谪居惠州,三十四岁时病故,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后来,朝云墓由僧人筑亭覆盖,亭上悬有此联,故亭..

西湖漠漠生烟雨,浦浦圆沙凫雁聚。今日高堂素壁间,忽见西湖最西浦。

【原文出处】:宋·蕙洪《汪履道家观所蓄烟雨芦雁图》 西湖之上笼罩着淡淡的烟雨,水边一个个沙滩上集聚着许多鸿雁。 这本是西湖中的景色。如今在这堂屋白色的墙壁之间,却忽然..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玛瑙坡前春未来,几番空棹酒船回。西湖今日清如许,一树梅花压水开。

【原文出处】:元·王冕《白梅》 诗题为“白梅”,然而诗人却偏从梅花未开以至赏梅几度失望而归写起,从而暗示出这树梅花的不同凡响。 然后点出今日西湖的湖水格外清亮,并有梅..

混元神巧本无形,匠出西湖作画屏。

【原文出处】:宋·林逋《西湖》 大自然那神奇的威力本是无形的,然而它却象一个妙夺天工的能工巧匠,造出了风景如画的美丽的西湖。 诗人热情洋溢地赞美了西湖,极力称颂大自然..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原文出处】: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若是把西湖的美景和美貌的西施相比,那西湖也毫不逊色,无论晴也好,雨也好,淡妆也好,浓抹也好,总是那样美丽动人。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