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子85

山花子

刘辰翁

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

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

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

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

词作鉴赏

这首词或许是作者离家远行途中所作,细腻地写出作者的所见所感。词中的章江就是章水,作者刘辰翁是庐陵人,庐陵滨临赣江。

该词上片主以抒情,可分两层意思。“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二句写出情人



分别后不知何时再能欢会的激情呼喊。“此处情怀欲问天”句,突兀而起激情顿现。“此处”,即此时。何以有此一问?“相期相就复何年”句作了回答。别时两人相与誓约,必当重会,而实在又不知,何时可成,苦心焦虑至极,难免要呼天而问了。“相就”一词,取“兰袂褪香,罗帐褰红,绣枕旋移相就”(周邦彦《花心词》)之义,谓男女之间的幽期欢会。“复何年”即更在何年,以反问语气,意指相会之遥遥无期,故而才如此激动。“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在感情上是余哀未尽,在词情上是明转暗连。“行过”之“行”,又补道出是在别后。此泪中饱含离别之思,失望之恨,总上三句之情而结于此一“泪”字,字似轻巧,而所承极重。词似淡而极悲,语似直而意深令人低徊不尽,唏吁感叹。

下片以写景为主,笔调明丽淡雅。“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一句,写暮春沿途所见。笔用对仗,曲折动人。上句谓为求早宿因只走了一半路程。诚如方夔诗中所云:“客怕远行催早宿”,早宿是由于怕远行;然则这半程旅途却只见了两岸的萋妻芳草。下句写暮春时的风


雨,暮春时有风雨,寒意犹存。两句互相缀合,颇具跌宕纡曲之趣。“芳草”是我国古代诗文中表达乡思离情的传统意象,早在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之中即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暮春时节,芳草遍野,离人目睹,更添无限惆怅之情。暮春天气,犹寒欲雨,更使行人的离恨倍添。显而易见,词人所用的客观景物,正是突出其与他主观心态相关联乃至相通的那些特点。经过感情的染色,景语也就成了情语,从而与全词的抒情相互协调,组成统一完整的情境。

结尾“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二句,用是舟中偶见。“小小”极小之义。词中所用,又含有亲昵的意味。刘辰翁词中常用此语,如“花日穿窗梅小小”(《望江南。晚晴》)“池塘小小水漫漫”(《浪淘沙。有感》),等都是。此句还使人想起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其一的“竹外桃花三两枝”之句。但苏诗强调的是早春,与该诗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等句都表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敏感和喜悦;这首词却不然,他写的是晚春桃花的凋谢,花期已过仅存残枝。含有美人


迟暮的明显寓意,因而下句紧承说:“得人怜。”可见,桃花是他意中人的化身。

刘辰翁另有一首《浣溪沙感别》中有一句“为伊憔悴得人怜”,此词“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意思相同,但用笔不同,前者用的是直笔,后者用的是曲笔,情景结合,既写景又寓人。

为您推荐

柳梢青 ·春感29

柳梢青 ·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作..

鹊桥仙 ·自寿二首29

鹊桥仙 ·自寿二首 刘辰翁 轻风澹月,年年去路。 谁识小年初度。 桥边曾弄碧莲花,悄不记、人间今古。 吹箫江上,沾衣微露。 依约凌波曾步。 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

踏莎行 ·雨中观海棠17

踏莎行 ·雨中观海棠 刘辰翁 命薄佳人,情锺我辈。 海棠开后心如碎。 斜风细雨不曾晴,倚阑滴尽胭脂泪。 恨不能开,开时又背。 春寒只了房栊闭。 待他晴后得君来,无言掩帐羞憔悴..

兰陵王 ·丙子送春60

宝鼎现 ·春月88

宝鼎现 ·春月 刘辰翁 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 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 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 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 父老犹记宣和事,..

摸鱼儿 ·酒边留同年徐云屋32

摸鱼儿 ·酒边留同年徐云屋 刘辰翁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 少年嫋嫋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 休回首。 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 东风似旧。 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

金缕曲 ·闻杜鹃17

金缕曲 ·闻杜鹃 刘辰翁 少日都门路。 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 十八年间来往断,白首人间今古。 又惊绝、五更一句。 道是流离蜀天子,甚当初、一似吴儿语。 臣再拜,泪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