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灯花 82

柳梢青 ·灯花



张林

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

半颗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蔷薇。

何须羯鼓声催。

银釭里、春工四时。

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

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首咏物的作品,作者张林是南宋末年人。

词中吟咏的油灯结花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古来题咏灯花的作品也层出不穷,但张林的这首词却能不落俗套,新颖别致,读来饶有情味。

上片刻画灯花,连用五个比喻,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灯花在不断变化中呈现出的千种姿态、万种风情。

“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白玉枝,指白色的灯芯草。前两句说,灯蕊在不经意间结花,它最初如花蕾般含苞待放。“金粟”,



桂花的别名,这里形容灯花。韩愈《咏灯花同侯十一》云:“黄里排金粟,钗头缀玉虫。”此种比喻在灯花描写上用得是最为普遍,本词是以它来描摹灯花初结成时的形状。下面三句,句句比喻,形容灯花的三种不同景象。“半颗安榴,一枝杏,五色蔷薇”。安榴,即石榴。石榴来自西域的安国,由张骞出使时带回,故又名安石榴。灯花越结越老,形状不断变化,它先是碎小如桂花,继而大如绣球般的石榴,再变成鲜艳浓的杏花,最后变得如蔷薇花般色彩绚烂斑驳。“半颗”、“一枝”、“五色”,这三个数量词,从小到大,依次递增,既写出了灯花的变化过程,将其各种姿态刻画地生动形象。

上片可说是用实笔摹绘灯花由初绽到盛开的过程,下片则是以虚笔来称赞灯花之美,简直可称巧夺天工。

“何须羯鼓声催。银釭里、春工四时。”羯鼓,用唐南卓《羯鼓录》记载的唐玄宗敲击羯鼓,催开含苞欲放的柳杏的典故。唐玄宗此举在于夸耀人工能巧夺造化,而本词则反其意而用之。银灯(釭即银灯)。里点燃的灯芯草会结花,它并


不需要人工的催唤,好像其中自有造化的四时功能。作者从另一方面赞美灯花的富于变化,似有造化之功。“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灯蛾扑火,与蝴蝶灯花,两者本来并不相干,但灯草既成灯花因而兼具两者的特点。作者有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并主要侧重蝴蝶戏花的方面。因此,运笔就将蝴蝶戏花加以此附。灯花既然是花,就应是蝴蝶戏嬉之物。有趣的是,灯蛾竟然学起蝴蝶来,不断地在灯花周围蹁跹飞舞,作者运笔俏皮,貌似揶揄灯蛾,却灵巧传神地赞美了灯花的丽若群芒。

这首词运用博喻手法,写得奇巧生动,俏皮有趣。虽无深情远意,但较之其他咏物词讲穷比兴寄托、笔致幽深、多愁善感的格调来,可算是别具一格,清新隽秀。


蜀中妓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蜀中妓,生平不详。《齐东野语》卷十一录其词一首。

为您推荐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原文出处】:唐·杜甫《独酌成诗》 灯花闪烁,预兆着什么喜讯来临?原来是有泛着绿色的美酒可供与人相亲自饮。 在醉乡里纵然身居客乡,心情郁闷,但写成一首诗仿佛有神助一般..

炉烟已断灯花落,唤起山僧看月明。

【原文出处】:元·郭天锡《宿焦山上方》 两句诗写出了寺院生活的孤寂、清苦。 当那袅袅的香炉之烟已不再升起、油灯的灯油已燃尽之时,只有那阵阵的晚钟声陪伴着寂寞的僧人,那..

北风吹雨乱疏钟,蔌蔌灯花破碎红。

【原文出处】:宋·陆游《雨夜》 风雨交加的夜晚,北风吹落雨点的声音打乱了从远处传来的稀疏的钟声。 窗前的灯光闪动,灯花噼啪作响,纷纷落下,虽然碎了,可是灯蕊仍旧是红的..

柳梢青 ·灯花 82

市桥柳 ·送行82

市桥柳 ·送行 蜀中妓 欲寄意、浑无所有。 折尽市桥官柳。 看君著上征衫,又相将放船楚江口。 后会不知何日又。 是男儿,休要镇长相守。 苟富贵、无相忘,若相忘,有如此酒! 词作..

瑶花慢12

瑶花慢 周密 后土之花,天下无二本。方其初开,帅臣以金瓶飞骑进之天 上,间亦分致贵邸。余客辇下,有以一枝 … … 朱钿宝,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谩拟梨云梅..

齐天乐 ·蝉54

齐天乐 ·蝉 周密 槐薰忽送清商怨,依稀正闻还歇。 故苑愁深,危弦调苦,前梦蜕痕枯叶。 伤情念别。 是几度斜阳,几回残月。 转眼西风,一襟幽恨向谁说。 轻鬟犹记动影,翠蛾应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