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19

八声甘州

张炎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

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

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词作鉴赏

1290 年,张炎和友沈尧道应召为元政府写金字《藏经》。翌年,回归南方。之后词人在越州居住,和沈尧道及赵学舟都有词往来,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以“记”字领起,气势较为开阔、笔力劲峭。写他前年冬



季赴北写经的旧事,展现了一幅冲风踏雪的北国羁旅图。北风凛冽,寒气袭人,三两个“南人”在那枯林古道上艰难行进。“此意悠悠”此句虽简,然则写出他内心无限的忧思。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旧事重提之后,续写北地回归之光景。江表,指江南。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西。此两句谓自己虽已回到南方故土,屈辱经历也过去,仍只能老泪洒落、无欢可言。南归以后,自己与尧道分处杭、越,音讯久未通。“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点出为何不致书问候。并非不想题诗赠友,但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兴致来。因西风吹打而飘散的片片红叶上,似乎处处都写满了“亡国”两字。不忍在上题诗,怕引起浓浓愁情。请老友给予谅解。开头这两韵五句,其意境苍凉阔大,有“唐人悲歌”之概。着实为全词增添了一点“北国型”的“壮美”之感。“短梦依然江表,……落叶都愁。”

随即音调多么缠绵低回。这是作者善于“一气旋折”的高妙本领。

“载取白云归去”则从眼前的离别写起。故人之访,给作者多少欢乐、慰藉和温暖。故人又


要回去。面对此景,作者当然又会感慨生悲。“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写出了自己与他两情依依之感。“楚佩”借楚辞中湘君和湘夫人的典故。“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当然会赠所赠之物,只能是一枝芦花。这里表现出赠者零落如秋叶的心情。他以芦花来比己“零落一身秋”的凄况,饱寓着他生不逢时痛感。这里“折苇赠远”,笔调不凡,写意深刻。“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而故人既远,“野桥流水”附近也能招集到三朋二友,但终非沈尧道、赵学舟之类故交了。“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惆怅寂寞只能靠登楼远望排解。但余斜照的景色,只能徒增伤悲。所以顿又缩回了脚步!

全词先悲后壮,先友情而后国恨,惯穿始终的,是一股荡气回肠的“词气”。使读者极能渗透到作者的感情世界之中。写身世飘萍和国事之悲感哀婉动人,令人如闻断雁惊风,哀猿啼月。

为您推荐

月下笛47

月下笛 张炎 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 时寓甬东积翠山舍。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 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 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

满庭芳 ·小春50

满庭芳 ·小春 张炎 睛皎霜花,晓融冰羽,开帘觉道寒轻。 误闻啼鸟,生意又园林。 闲了凄凉赋笔,便而今、懒听秋声。 消凝处,一枝借暖,终是未多情。 阳和能几许? 寻红探粉,也..

解连环 ·孤雁50

解连环 ·孤雁 张炎 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

台城路 ·寄姚江太白山人陈文卿50

沁园春25

沁园春 刘将孙 大桥名清江桥,在樟镇十里许,有无闻翁赋《沁园春》、《满庭芳》二阕,书避乱所见女子,末有 “ 埋冤姐姐、衔恨婆婆 ” ,语极俚。后有螺川杨氏和二首,又自序杨..

踏莎行 ·闲游25

踏莎行 ·闲游 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 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 西湖岂忆相思苦? 只应幽梦解重来。 梦中不识从何去。 词..

摸鱼儿56

摸鱼儿 徐一切 对茱萸、一年一度,龙山今在何处? 参军莫道无勋业,消得从容尊俎。 君看取,便破帽飘零,也博名千古。 当年幕府。 知多少时流,等闲收拾,有个客如许!追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