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 ·用东坡先生韵24

大江东去 ·用东坡先生韵

赵秉文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

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

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

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

词作鉴赏

苏轼的词以豪放闻名。他的千古名作《念奴娇》以凌厉无比的词笔,描绘江涛,壮美无比。是他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夜游黄州城外的赤壁(即亦鼻矶)后写下的。本词作者赵秉文是金朝著名词人,苏轼的词对他有极深影响,他也极敬慕苏轼。这首词就是赵秉文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和韵之作。

《大江东去》即《念奴娇》,缘自苏轼赤壁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句:“用东坡先生韵”就是采用苏轼赤壁词的原韵。



苏东坡作词,多隐括前人作品,这首词,也属这类作品,它隐括前人(特别是苏轼)之作,可以说句句有来历。上片,主要由《赤壁赋》化来,下片化用杜牧《登乐游原》诗句等,表达了词作者对苏轼被谪黄州际遇的深切同情与不平,同时借古说今,也表现了作者自己忧国忧民,但又无力挽救国之危亡,从而产生的消极出世的思想。

上片以问月起句。古诗词以“问月”起笔,以苏轼为例,就有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的千古绝唱。本词问月,虽化用苏词,却亦有新意。他的问月,点明了作词的时间:深秋的月明之夜,(当年苏轼游赤壁也恰是秋凉之夜)。首句中“挂影”指月亮,但却用“苍苍”来形容,再加之以肃杀的“秋光”来相衬,顿时,一片苍凉、高洁、肃杀之感跃然纸上。随后,笔锋一转,由月及人,此情此景,不由人不想到当年一叶扁舟夜游赤壁的苏东坡。

“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皆是对苏轼《赤壁赋》语意的隐括,虽只寥寥数语,但当年苏轼夜游赤壁的情景却尽观读者眼前,真是于平淡处见功力。“京尘千丈,可形容此人杰?”


虽是问句,却表达了词作者的深切感慨。“享尘”指当时错得复杂的官场,“人杰”指苏东坡,(本词作者赵秉文曾盛赞苏轼为“雄节迈伦,高气盖世”“人中麟凤”。)四这两句从技法上来看,不仅由写景转入了抒情,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下片由此句的“人杰”不得见容“引发到”骑鲸人去“,由对苏轼一生坎坷际遇的深切同情及愤慨,转入自抒悲感。”骑鲸人“本指唐李白,这里借指苏轼,”几度山花发“写苏轼逝后光阴的流逝,读来不禁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天“化用杜牧《登乐游厚》”长空澹澹孤鸟设,万声销沉向此中“句,表露了作者吊古伤今,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我欲从公“三句则语意更加决绝,欲与苏轼仙去,消极出世的思想更加表露无疑。但却难寻仙过,只有寄情于玉箫罢了,故有”三山安在“句结尾。感怀、悲戚、无奈之意萦绕不绝。

本词虽是和韵之作,但作者借景抒情,借古伤今,与苏轼《念奴娇》之壮美相比,却也是别一番氛围和意境,殊为难得了。



许古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许古(1157-1230)字道真,河间(今属河北)人,明昌五年(1194)进士。宣宗朝自左拾遗拜临察御史,以直言极谏得罪,两度削秩。哀宗立,召为补阙,迁右司谏。致仕,居伊阳(今河南嵩县)。正大七年卒,年七十四。《金史》卷一○九有传。词存二首,归居山林时作,写隐逸疏狂情怀。见《中州乐府》。《中州集》卷五云:“道真性嗜酒,老而未衰,每乘舟出村落间,留饮或十数日不归。”况周颐评《眼儿媚》“持杯笑道,鹅黄似酒,酒似鹅黄”句云:“此等句看似有风趣,其实绝空浅,即俗所谓打油腔。”(《惠风词话》卷三)



为您推荐

蝶恋花 ·聚骨扇61

蝶恋花 ·聚骨扇 完颜璟 几股湘江龙骨瘦。 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 金缕小钿花草斗。 翠条更结同心扣。 金殿珠帘闲永昼。 一握清风,暂喜怀中透。 忽听传宣须急奏。 轻轻褪入香罗..

临江仙 61

临江仙 河山亭留别钦叔、裕之 辛愿 谁识虎头峰下客,少年有意功名。 清朝无路到公卿。 萧萧茅屋下,白发老书生。 邂逅对床逢二妙,挥毫落纸堪惊。 他年联袂上蓬瀛。 春风莲烛影,..

水龙吟61

水龙吟 王渥 短衣匹马清秋,惯曾射虎南山下。 西风白水,石鲸鳞甲,山川图画。 千古神州,一时胜事,宾僚儒雅。 快长堤万弩,平冈千骑,波涛卷,鱼龙 夜。 落日孤城鼓角,笑归来..

蓦山溪1

感皇恩 ·出京门有感1

感皇恩 ·出京门有感 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 惆怅天涯又离别。 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 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 敢向青天问明月。 算应无恨,安用暂..

摸鱼儿 ·楼桑村汉昭烈庙29

摸鱼儿 ·楼桑村汉昭烈庙 元好问 问楼桑、故居无处,青林留在祠宇。荒坛社散乌声 □ ,寂寞汉家箫鼓。春已 暮。 君不见、锦城花重惊风雨。 刘郎良苦。 尽玉垒青云,锦江秀色,办作..

摸鱼儿57

摸鱼儿 元好问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 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