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原文出处】:战国·屈原《九章·思美人》

我想让薜荔去为我说合,又不愿举足去爬树。

我想请荷花来为我保媒,又怕下水会沾湿衣裳。诗句写出屈原在与恶势力的斗争中要保持正直、独立的人格,不愿委曲自己,迁就别人。诗句运用了比喻的写法,“令薜荔为理”“因芙蓉为媒”都是比喻与恶势力的妥协。

“惮举趾缘木”“惮褰裳濡足”,表面是说怕,实际上是不愿意,艺术地再现诗人不让步,不屈服的态度。

注:理、媒,均指媒人。惮(dān),怕。

缘木,攀援上树。褰(qiān),揭起。濡(rú),沾湿。

为您推荐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诗词描写)

薜荔枝叶攀附,树木依墙壁扶摇直上云气迷濛的空间,在风中摇曳。 桄榔树亭亭玉立,枝繁叶茂,荫翳之下,片片碧绿的苔藓依偎着树干而存身。这里描绘了一派生趣盎然的大自然景象。 注:薜荔,木本植物,又名木莲、木馒头,茎蔓生,花小,..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诗词描写)

首句是说湘江沿岸,到处生长着木芙蓉,铺天盖地,高大挺拔。 那丛丛簇簇的繁花经秋风的吹拂,犹如五彩云霞在空中飘荡。次句是说在辽阔的原野上,到处丛生着薜荔,那碧绿的枝藤,经秋雨一洗,越发苍翠可爱,摇曳多姿。 诗人为这美景所..

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原文出处】:战国·屈原《九章·思美人》 我想让薜荔去为我说合,又不愿举足去爬树。 我想请荷花来为我保媒,又怕下水会沾湿衣裳。诗句写出屈原在与恶势力的斗争中要保持正直..

平池细雨绿沉天,一径青溪入稻田。鲦鲤鳞飞明似铠,芙蓉叶放小于钱。

戏跃莲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原文出处】:唐·薛涛《鱼离池》 在荷花池里嬉戏欢跃了四五年,常常摇着朱红的尾巴舞弄水里的月轮帘钩。 不小心折断了池中的荷花,便再也不能在荷池的清波里畅游了。诗句描写..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原文出处】:唐·王昌龄《西宫秋怨》 美人妆成,芙蓉花也不能比及。 临水宫殿轻风吹过,飘来珠翠的阵阵清香。谁料到如今象秋扇般被遗弃,独自悲啼。 伴着悬在中天的月亮,空..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原文出处】:唐·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 池中的荷叶和采莲女的罗裙是同一色泽组成的。 芙蓉花开娇艳美丽,姑娘的面容也同花开一样妩媚,芙蓉和采莲女就象池中并开的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