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广野无城处,而今烽火列屯戍。君不见高城齾齾如鱼鳞,城中萧疏空无人。

【原文出处】:宋·刘克庄《筑城行》

以前是一片广阔的原野没有城池的地方,如今是到处烽火又驻扎着戍边的军队。

那些起起伏伏的城堞如鱼鳞一般,城墙虽高,城中却萧条无人。诗句讽刺南宋朝廷消极防边、严重扰民的虐政,城墙虽然修得高大坚固,但无人守城不是枉费徒劳吗?讽刺意味很明显,其中也蕴含着辛酸的控诉。

注:齾齾(yà),缺齿,这里指城墙上成齿状的堞墙。

为您推荐

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诗词描写)

秦朝筑城防备胡人的地方,汉朝仍是烽火燃烧。 朝代更迭,而战争却不断,人民的苦难何时完结?这是确凿的史实,同时亦是历史的教训。诗句也反映了李白对唐帝国在西北发动的不义战争的厌恶,对饱受战争创伤的人民的同情。 注:然..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诗词描写)

诗句叙写诗人在淮上与故人重逢时的景况和感慨。 别后的十年漂泊生涯,已如流水般地迅速逝去。虽然今日相聚,欢情如旧,但都已两鬓斑白。 蹉跎岁月的悲伤,年华易逝的感叹尽在不言中。诗句疏密相间,详略得体。 三、四句因是..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诗词描写)

深秋时节,黄昏时分,征人独坐于城西湖畔的烽火了望台上,湖风迎面吹来,环顾四野,一片苍茫,孤寂之情油然而生,思乡之情更浓。 作者借景物描写和人物行为,从侧面委婉地烘托和暗示了边塞征人思念亲人的情景。诗中的“海”为大湖。..

烽火连营家万里,漠漠黄沙吹雾,莽关塞、白狼玄兔(诗词描写)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诗词描写)

举国到处兵荒马乱,满山遍野烽火弥漫。 死尸成堆。草木散发出血腥味,流淌的鲜血染红了平原河流。 诗句形象地再现了战时山河破碎、人民遭殃的残酷事实,深刻地揭露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注:万国,..

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诗词描写)

这首诗借园中拆除瓜架的农事而发感慨。 葫芦已收完,瓜架七零八落;瓠叶也稀稀落落,一派凄凉的景色。后两句代瓠之言:有幸的是能够开花结果,虽花败瓜熟,被人们扯除青青的瓜蔓,也毫不惋惜。 诗人赞美瓠的不虚此生,正是对人的可..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诗词描写)

秋高气爽,边城南郑每当临夕之时,便响起了悠扬、雄浑的号角声。 入夜,烽火远映,光照大地,此时登台眺望,触目动心,何等壮观。这是写边关塞堡的黄昏夜景,在声色的交辉中衬托军旅生活的豪迈雄放。 注:边城,指南郑,当时是南宋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