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唐·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采摘菱角的渡口风大浪高。
当村西头的太阳落山的时候,我扶杖而立。但见杏坛边有位渔父在小憩。桃花源的深处,住着几位渔户。诗写水乡里村西漫步所见,藉以赞美田园的幽僻和渔民的不俗,表现诗人向往水乡和田园生活的意绪。诗句状景清丽超逸,氛围时有变化,又将诗人自身融化于客观环境之中,更使读者感到亲切。
注:策杖,扶杖。
杏树坛,即杏坛,孔子讲学的地方。
【原文出处】:唐·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采摘菱角的渡口风大浪高。
当村西头的太阳落山的时候,我扶杖而立。但见杏坛边有位渔父在小憩。桃花源的深处,住着几位渔户。诗写水乡里村西漫步所见,藉以赞美田园的幽僻和渔民的不俗,表现诗人向往水乡和田园生活的意绪。诗句状景清丽超逸,氛围时有变化,又将诗人自身融化于客观环境之中,更使读者感到亲切。
注:策杖,扶杖。
杏树坛,即杏坛,孔子讲学的地方。
这是诗人雨霁野望所见的水乡景色:远处可以了望到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近处可见与小溪的入口处相连的村树。 田野外面,清澈的河水闪烁着银白色的波光,山脊后边苍翠的峰巅突兀高耸,远景近物,安排有序,相得益彰,是一幅绝妙的原野..
此诗总言雨后河水涨落景象。 雨过天晴,便欲向江边闲步。于是在日头偏西时,独自来到愚溪渡口,此时江水已经消退,露出江边通往村中的小路,破乱的木筏却挂在高高的树杈上。描绘了江水冲淹后的景象。只一句“撩乱浮槎在高树”..
前两句借景写情,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用杨柳枝叶的浓密来形容惜别的深情,更富有意趣。 后二句转写怨恨,反映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负心的男子常常抛弃旧爱,另求新欢,这里“云雨无凭”即此意。 注:云雨,旧称男女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