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元·宋无《萍》
总是随着微风细波浮动不定,没个稳固的时候,在天涯海角漂泊流浪。
不要埋怨我身轻体薄,性情浮率,我的前身就是柳花。这是写浮萍,是咏物。
但作者并不完全为“物”所限,而是变换角度,用拟人的方法,一笔写出两个影子:萍和人,看似写萍,实是写人,说是写人,又很切合物(萍)的特征。后两句则是以典故补足文意,更为浮萍增加了几许哀怨的情调,使整个形象更为饱满。
注:“前生是柳花”句,苏轼《再和曾仲锡荔支》诗自注:“飞絮落水中经宿即化为萍”,本此。
【原文出处】:元·宋无《萍》
总是随着微风细波浮动不定,没个稳固的时候,在天涯海角漂泊流浪。
不要埋怨我身轻体薄,性情浮率,我的前身就是柳花。这是写浮萍,是咏物。
但作者并不完全为“物”所限,而是变换角度,用拟人的方法,一笔写出两个影子:萍和人,看似写萍,实是写人,说是写人,又很切合物(萍)的特征。后两句则是以典故补足文意,更为浮萍增加了几许哀怨的情调,使整个形象更为饱满。
注:“前生是柳花”句,苏轼《再和曾仲锡荔支》诗自注:“飞絮落水中经宿即化为萍”,本此。
人虽老迈,但壮心不已,仍想跃马横戈,驰骋疆场,为抗战救国立功万里。 可惜,力不从心,大志难遂。希望年富力强的有为青年,应将自己的雄心抱负见于行动之中,切莫要徒学老翁慷慨激昂,空怀报国之情。句中用老、少对照、分说,入情入理..
尽管平时象石雄这样出身低微而有才能的人受人轻视,但临到战事能得到任用,还是值得庆幸的。 诗人以石雄在武宗会昌年间屡建功勋,到宣宗大中时却受到冷遇之事,写出为其落寞鸣不平之意。两句诗赞颂石雄的际会。 诗句论述明..
与爱人远别,天涯海角各自一方,互相难通消息,只有终日相忆不息,又何时才能休止呢?看来实在不该触动这离愁别绪。 一时惹引起它,真叫人泪流满面,黯然伤神。“不堪”句将离愁渲染得入木三分,读来令人同情。 注:(chéng)触,触动..
远离家园,深厌漂泊游宦的客子,站在通往故乡的山路上,翘首企踵远望,在视域里还是望不到自己的家乡,心中不由得一阵悲凉。 这里联系人物外表动作和内心思绪,表达了盼归田园的急切感。“望断”二字,真力弥满,笔意简妙而韵味无穷..
远处传来数声鸟鸣,那声音凄惋哀绝,仿佛也在怨恨年华易逝,青春易去。 时值深秋,对于一个远在天涯的游子来说,此情此景,尤觉凄凉。词人借鸟鸣抒发自己的悲伤感叹之情,读来含蓄而有韵味。 注:凄凉时候,此指深秋时令。 仲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