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

【原文出处】:明·陆娟《代父送人之新安》

渡口的亭子旁杨柳嫩绿细长,人站在东风里送别友人,别宴上喝的酒已使人半醉了。

落花万点,小船一叶,载着这大好春色驰往江南。诗句描写的是诗人代父送友的情景。作者是位女诗人,文笔娟秀清丽,尤其是三、四句,更令人耳目一新,为之称妙称奇。诗人通过依依杨柳,万点落花,浓郁春色的描写,体现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注:之,去。津亭,渡口的亭子。

毵毵(sān),枝条细长的样子。

为您推荐

银汉千丝雨,被东风作恶,吹落满空柳絮。恰自江南消息断,才此六花飞舞,最好是,鹅毛鹤羽(诗词描写)

银河洒落的千万条雨丝经一阵阵东风吹过,凝成雪片满空轻舞如飞絮,恰好在无从得到春消息的时候出现这六瓣的花朵,象鹅毛鹤羽一样的洁白、轻盈。 句中以“柳絮”、“六花”来写雪花的形态,形象工细,最后用比喻写雪花的轻盈、..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诗词描写)

东风吹万物,可却偏偏不能把忧愁吹走。 春昼渐长,却偏带给诗人更多愁恨。“东风”、“春日”能给人美好的感觉,可由于诗人积结的忧愤十分深重,故而迁怒于东风、春日,怪其不把愁吹去,而把恨引长。诗句表现了诗人独特的沟思,新..

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诗词描写)

友人久别,对月思念,当年月下相遇、城中桥上共游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使相思之情倍增。 作者思念久别友人,却不直抒胸臆,只是再现当年共游的情景,把相思、怀旧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诗句看似平常却奇崛,手法新颖。 注:..

可怜濯濯春杨柳,攀折将来就纤手。妾容与此同盛衰,何必君恩能独久(诗词描写)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词描写)

这是诗人闺怨之作的名篇。 巧妙地刻画了一位“闺中少妇”心理活动的过程,由“不曾愁”到“悔教”的变化。春光融融,杨柳青青,无忧无虑的少妇将自己打扮起来,登楼眺望。 忽然看到了街头的柳色,顿时感到自己辜负了大好春光..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诗词描写)

眼见诗人正沉溺于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恼人的春色偏偏又来到江亭,过于急迫地打发花儿匆匆开放,又让黄莺鸟鸣唱个不停。 花儿开、鸟儿鸣的美丽春光,本是令人惬意的,但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却倍增烦恼与忧愁。诗人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诗词描写)

春花常开,秋月常明,最易引起词人无限美好的回忆;小楼长夜,东风轻吹,又能勾起多少伤心的往事?“何时了”三字,抒写了触景生情、忧痛难忍的愁苦心境。 末句以“不堪”二字将亡国之君抚今追昔的巨大悲痛和盘托出,由此,从反面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