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殿山花丛百围,故园曾见色依依。凌寒强比松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

【原文出处】:宋·苏辙《宛五》

古殿下的山花枝叶繁茂,鲜花怒放,绽满了枝头。

昔日在故园中也曾见到过它的芬芳花容。这山花经过寒冬酷暑,竟比松竹还要清秀。如今山花吐艳,一派繁盛,可是越见此烂漫的美景越感到岁月飞逝。诗句描绘了山花吐艳的迷人姿态,含蓄地抒发了诗人遥念故乡的思乡之情。

语言清秀,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注:筠(yún),竹子。

为您推荐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诗词描写)

这是诗人西行途中因见流向故乡的河水而所生的乡思之作。 渭水向东长流不休,渭水啊,你何时能流到雍州?请带上我的两行乡思泪,溶入你滚滚的波涛之中,向着故园奔流。诗人见景生情,借助丰富的想象,真切地表达了极为真挚深沉的..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诗词描写)

樊川的依依垂柳,掩映着水边的村桥,掩映着桥下潺潺的溪水。 樊川,本是水名,在长安城南,是作者的故乡。诗人用“半掩村桥半拂溪”把记忆中水边桥头的樊川柳树,写得十分生动、形象,“依依”之词,既形容柳丝的轻柔,又含依恋之意,更..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诗词描写)

远离家园,深厌漂泊游宦的客子,站在通往故乡的山路上,翘首企踵远望,在视域里还是望不到自己的家乡,心中不由得一阵悲凉。 这里联系人物外表动作和内心思绪,表达了盼归田园的急切感。“望断”二字,真力弥满,笔意简妙而韵味无穷..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诗词描写)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诗词描写)

这首五绝是诗人在至德二载(757)九月行军途中所作。 古人有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饮酒的习俗。诗的首句紧扣题中“九日”,写诗人想勉强按照习俗去登高。用王弘重阳节给陶渊明送菊花酒的典故,惋惜在战乱中,没有象王弘那样的..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诗词描写)

故国的山河依旧是那样的多姿多态,无限娇美,绍兴的这块土地,我一直视为自己的故乡,令我长时间地神往。 而今,我来到了这里,登楼眺望,就好象当年避乱荆州的王粲,在他的《登楼赋》中所表达的心情一样,感到无限孤独和悲凉。 注:..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诗词描写)

春神啊,试问你从此离开,几时能到京都?凭借你寄上我还乡的心愿,快些替我殷勤地把它捎回家园吧!把春比作知情的人儿,以拟人的手法,并揉入出色的想象,成功地表达了孤寂的思乡情怀。 诗中一个“梦”字既点出对故乡的魂牵梦绕,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