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彷佛吴江冷,鸥鹭参差夕阳影。

【原文出处】:唐·薛涛《江月楼》

秋风微凉也似吴江一样清冷,江上鸥鹭高低飞去,映着夕阳,落下参差的身影。

诗句写秋天时节吴江的鸥鹭夕阳。前句为笼统的环境和背景——一江泛着冷色的秋水。后句为中心画面:翻飞的鸥鹭使画面晃动了起来,而血红的夕阳,又给画面增补了暖色。更有鸥鹭扇动翅膀时投下的参差移动的身影。

这样,便出现了一幅聚冷暖于一体,光影俱佳的图画,意境渺远而热烈,惹人想象不已。

注:江月楼,在四川阳安县。

彷佛,即仿佛。

为您推荐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词描写)

诗人以“落日”喻暮年,以“老马”比自己,言自己虽处暮年,但“心犹壮”。 面对瑟瑟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有好转。自古以来尊崇老马,不是取它能长途跋涉,而是用它的智慧。我同老马一样,对国家还是有用的。 此时诗..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诗词描写)

诗句写作者心情惆怅,自己没有因由去拜望范蠡那样高尚的人,只有透过朦胧参差的树影,向东眺望那远方的太湖。 诗人表达出对古代名士的仰慕之情。格调深沉而雄浑,与杜甫相近。 注:范蠡(lí),春秋时代越国的大夫。曾帮越王勾..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诗词描写)

君不见边庭之地连年战事不断,扰攘不安,造成时局艰难,致使文人才士的创作也感到天地窄小,不能自由地抒发奔放的感情。 这里委婉讽渝统治者穷兵黩武,腐败无能,亦伸吐了志士文人遭受压抑的郁闷情怀。 注:辽海,辽东,泛指边境地..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诗词描写)

团圆手中扇,昔为君所持。今日君弃捐,复值秋风时(诗词描写)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团扇常常是女子的化身。 相传汉成帝妃子班婕妤“美而能文”,后来为赵飞燕所妒恨,夫宠后退居东宫,曾“作赋及纨扇以自伤悼”,将自己比作齐地纨素制成的团扇。诗人在此沿用此典,以团扇自喻,说明正当青春妙龄..

白首思归归不得,空山闻雁雁声哀。高城落日望西北,又见秋风逐水来(诗词描写)

诗人留居他乡久而不能归还,头白心碎,空山又传来阵阵雁鸣,倍觉其声哀怨。 落日时分登上郢城遥望西北方向的家乡,却又见秋风逐水而来。春去秋来,年复一年,何时才能归回故乡?抒发诗人有家不能归,暮年已至而又无可奈何的愁苦心..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诗词描写)

长安夜空,秋月高悬,千家万户的捣衣声此起彼伏,这是思妇为远征的丈夫赶制冬衣的情景。 习习秋风,吹不尽征妇对玉门关外征戍人的思念之情。“总是”二字更为深沉,凝炼地道破了征妇绵绵无尽的离愁,“一片月”象征出思妇切盼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