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宋·江端友《韩碑》
李愬平定淮西的功业在唐代也是首屈一指的,吏部侍郎韩愈的碑文将与日月同辉。
虽经几百年,碑已断折,但韩愈写的碑文仍然被人们传诵着,而当时的翰林学士段文昌所写的碑文却早被人们遗忘殆尽,甚至连段文昌的名字都无人知道了。全诗借碑抒怀,说明文章的传世靠内容而不靠形式,凭才学而不凭地位,高度赞扬了韩愈文章的光辉成就。
【原文出处】:宋·江端友《韩碑》
李愬平定淮西的功业在唐代也是首屈一指的,吏部侍郎韩愈的碑文将与日月同辉。
虽经几百年,碑已断折,但韩愈写的碑文仍然被人们传诵着,而当时的翰林学士段文昌所写的碑文却早被人们遗忘殆尽,甚至连段文昌的名字都无人知道了。全诗借碑抒怀,说明文章的传世靠内容而不靠形式,凭才学而不凭地位,高度赞扬了韩愈文章的光辉成就。
50卷,《外集》5卷,明吴讷编。 是编采辑前代至明初诗文,分体编录,各为之说。内集凡49体,大旨以真德秀《文章正宗》为蓝本,外集凡5体,则皆骈偶之词也。 程敏政作《明文衡》,特录其叙录诸体,盖意颇重之。 陆深《溪山余话》亦称..
一篇佳作传世后,其他作者引为典范、争相效法。 这种现象在诗赋创作中屡见不鲜。枚乘《七发》取得成功,后人竟以“七”为体,作《七启》(曹植),《七命》(张景阳)。班固作《两都赋》,张衡则模拟之以作《二京赋》。在效法者中..
据《晋书·袁宏传》载,宏任大司马桓温府记室。 温重其文笔,令其专掌书记。宏跟随桓温北征,作《北征赋》,为人所称道。一次,宏与王珣、伏滔同在桓温处。温令滔读《北征赋》,至“闻所传于相传,云获麟于此野。诞灵物以瑞德,奚授..
对于世间的荣华富贵,我应当不作非分之想,但身后留下的文章,却要让它流芳千古。 诗人一生,淡对世间功名利禄,追求的只是精神上的充实。他要用自己的诗来充实人们知识的宝库。一“无”一“有”,对比何其鲜明,诗人崇高的志向令..
打算去建功立业,无意去回想过去隐居的生活。 今天将要和亲朋好友告别去远方,暂且吹笙欢歌,一醉方休吧!这四句诗写诗人报效国家的心志和同知己辞行时的惜别心情。作者将这两组不尽相同的情感交织在同一诗中,显得如此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