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原文出处】:唐·李颀《送刘昱》

八月秋风至,它催开了江畔的芦苇花,使大自然充满了萧飒的寒意。

秋水沿江而下,那翻腾的浪花在澄碧的水色的映衬下,显得洁白似雪花。诗句写出秋来时苇花怒放、江水净洁的景象。“寒”字作动词用,使读者见苇花而立感寒意。苇花翻卷,本该用“白”而舍却;江水清澈,本不该用“白”而偏用,从中可见作者遣词的一片苦心。

为您推荐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原文出处】:宋·叶绍翁《夜书所见》 梧桐树的落叶伴送着江水的流声萧萧而下,江上的秋风触动了客人的情怀。 两句诗在意义上为互文,需细品详察方可悟得,前句的“萧萧落叶”..

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

【原文出处】:唐·王维《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 远处的山林遮掩了离家兄弟的身影,青天笼罩着秋日的边塞,远远望去一片浑沌。 诗人目送亲人,由于树林所阻、目力所限,亲..

杨柳青云合,芙蓉锦帐开。

【原文出处】:元·王冕《舟中杂记》 江岸上,杨柳郁郁葱葱,仿佛“青云”汇聚在一起。 成片色彩艳丽的荷花好似锦帐铺开一般。诗句描写作者乘船途中所见的岸边杨柳和水中荷花,..

秋兰映玉池,池水清且芳。

遥望山上松,隆谷郁青葱。

【原文出处】:魏·嵇康《游仙诗》 遥望山上的松柏树,它挺拔屹立在山谷之上,一片郁郁葱葱。 诗句写出远望山松的情形。前一句写观松时的立足点,突出松树的位置是在“山上”。..

萤光寒欲淡,秋雨暮偏多。

【原文出处】:宋·杨万里《雨夜》 萤火虫的光亮在寒气里越发暗淡了,秋天的雨水在黄昏里显得更加紧促。 诗句写秋雨之夜的景色。萤光“淡”是因寒气的冲袭。但秋雨“多”,并非..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原文出处】:明·杨基《天平山中》 牛毛细雨润湿了楝花,枇杷果在和煦的南风吹拂下渐渐成熟了。 两句诗写江南山区春末夏初的景象。“茸茸”极言雨丝的轻细柔和。 “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