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唐·李白《登高涩四海》
登高远望,天高地远,多么广阔无边。
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都被秋霜所覆盖。万物凋零,无垠的原野,秋风飘拂,草黄木枯,一片寒意。诗句以群物披霜,大荒飘风,描绘出秋天大自然萧条、凄凉的景象。
注:四海,古代以四海代指天下。漫漫,形容天地广阔无边。被,同披。
大荒,原野。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
统,综理,总领。 《尚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四海,古代以为中国四周皆有海,所以把中国叫做海内,外国叫海外。 四海,意同天下。《尚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唐王起《庭燎赋》:“则知统四海,朝百辟,励夙..
中秋圆月悬于天空,人人都说普天同照。 但是,又怎能知道远在千里之外不是风雨交加呢?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怅惘之情,也可以从中悟出居“安”应思“危”,“治”则应防“乱”的道理。这种观点,对今人仍有启迪..
人渐老去,再不能象以前那样,在九月九日重阳节那天,登高远眺,尽收远景于目前。 如此引起的叹老之悲,要比残春撩拨的惜时之情,更为浓厚、深沉。此诗是作者于重阳节(九月九日,有登高之俗)前日所作,极写年老惜时,更知爱惜光阴,不愿..
重阳佳节,兄弟们登高远望,在遍插茱萸的时候,自然会想到少了旅居在外的自己。 诗句从对面着笔,别出心裁,构思巧妙,曲折有致,更进一步突出诗人的思念之情,朴实感人。 注:茱萸,植物名,有香气,古人在重阳节佩茱萸用以避邪。 王维..
众多的安史叛军纷乱如麻,到处烧杀抢掠,三川(黄河、洛河、伊水)人民流离失所,白骨千里。 眼前之景使诗人不禁想到历史上惊人相似的一幕:晋怀帝永嘉五年,前汉的相国刘曜叛乱,攻陷洛阳,人民倍受伤亡。借历史事件,表现出诗人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