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稻已空霜未落,秋风虽老雁犹迟。丹林黄叶斜阳外,绝胜春山暮雨时。

【原文出处】:宋·杜耒《秋晚》

稻子收获上场,田野里空空荡荡,虽已是深秋季节,但还没有下霜,尚可见到迟归的雁群。

在夕阳照射下,红色的枫林与枯黄的树叶交相辉映,这美丽的景色绝刘要胜过春山暮雨的景致。本诗赞美秋景胜似春光,境界开阔,色彩绚丽,“丹林黄叶”尤为醒目,的确别有风韵,胜似春山。



为您推荐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时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诗词描写)

行进在博山道中,就看见那列峰罗嶂之间烟雾突然蒸腾,由淡转浓,滚动翻涌。 泛眼间,阵雨倾盆,来势迅猛,“一霎时”,雨霁天朗,晴空如洗。斜阳映照在远方的树梢上,犹如绿林披挂着彩纱,这么美丽的景致怎样才能画下来呢?诗人注明此作..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诗词描写)

深秋傍晚,远山峰峦披上了夕阳的余辉,秋水清波延接碧空,一望无际。 在这千里秋色,满眼斜辉之外,还有那漫生的芳草铺伸到天涯,逗人苦思。古代文人多以草喻离情,蔡邕《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李煜《清平乐》“..

望不尽,苒苒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诗词描写)

手抚摸着高大的树木,眼看着夕阳缓缓地落下,时光流逝,今日复明日,不知不觉又到了年根岁底。 句中借用典故,流露故国乔木之思和惜时之叹。 注:苒苒,慢慢地。 乔木,指故乡。江淹《别赋》:“视乔木兮故里。”也指故国,《孟子·..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诗词描写)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诗词描写)

这是词人面对南宋江河日下,祖国残弊而发出的痛心疾首、悲怆的呼声。 句意说,不要登楼眺望,那日薄西山,寒烟冷雾凄笼暗柳的景象,不禁会使你想起国势的衰危,朝政的腐败,而感到心如刀割。句中触景生情,表意自然,倘若把迟暮黄昏理..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诗词描写)

衰弱的蝉翅深感秋寒的威胁,枯败的形骸仍留在世间经历沧桑的变化,这种病身残体还能禁得住几日风霜的折磨。 这里以咏蝉而自比,托物抒怀,流露了王朝覆灭前封建士大夫的悲哀,以及没落的身世之感。 注:枯形,衰枯的形骸(指蝉蜕..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诗词描写)

这是词人写于晚年郴州谪所的哀苦凄厉之语。 句意是,哪里能忍受得了孤身独居在春寒笼罩的旅舍之中,更何况在暮春黄昏的时候,子规声声悲啼,好似时时在提醒我“不如归去”呢。这里虽是写实,但前句侧重身心所感,一个“闭”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