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轻响起,天清月晖澄。

【原文出处】:晋·曹毗《咏冬诗》

深夜万籁俱寂,轻轻的声响听得很清楚。

天空晴朗,皓月高悬,银辉格外澄澈。诗句描写了冬天的夜空。前句写夜的寂静,后句写夜的清朗。

每句诗的前后部分都具有互相辅衬的辩证关系。

因“夜静”,故可察“轻响”,也因“轻响”而更显夜之“静”。后句亦然。这种复沓的诗意,使诗句具有了某种哲理性。



为您推荐

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原文出处】:晋·陶渊明《于王抚军座送客》 水中高地的四周广阔无极,风和水互相分离。 这是诗人送客时透望江面所见到的景象。“四缅邈”,写出岛屿四周浩瀚无极的巨大空间。..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原文出处】:宋·陆游《枕上偶成》 清秋之夜,外面不停地下着小雨,诗人很久不得饮酒,这时听到稀稀落落的雨滴声,喉头感到有些清润,仿佛有些欣慰了。当诗人从梦乡醒来时,..

嘈杂错疑蚕上叶,寒潮落尽蟹扒沙。

【原文出处】:明·唐寅《雪》 窗外杂乱的声音,起初误以为是桑叶上蚕在吃食,又好象寒冷的潮水退后,海蟹在滩地上扒沙缓行。 这里通过诗人夜间“围炉”“静听”的心理感受来写..

春色半归湖岸寺,人家多上郭门船。

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余。

【原文出处】:梁·何逊《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 疏淡的炊烟在柳林中缭绕着,苍翠的柳色变得既薄又浅。 重重叠叠的霞光和落日的余晖竞相辉映。诗句描绘的是黄昏时分,炊烟袅..

远峰带云没,流烟杂雨飘。

【原文出处】:梁·鲍至《奉和往虎窟山寺诗》 远处的山峰牵云带雾隐没在茫茫的云雾之中,烟雾夹杂着细雨在山间飘飞。 诗人描绘的是一幅远山云雾烟雨飘飞图。诗句所描绘的乃是因..

梅花开尽腊亦尽,晴暖便如寒食天。

【原文出处】:宋·林逋《湖上初春偶作》 严冬里傲雪挺立的梅花,这时已开始枯萎衰落,严寒的腊月已到了尽头。 冬天已去,春天还会远吗?这几天暖和的天气就象仲春的寒食节那样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