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渐舒枝渐齐,流莺涩涩弄春啼。花溪水赤香鱼子,荒草牙青倦马蹄。

【原文出处】:明·袁宏道《游惠山作》其一

柳树渐渐披上了迎春的绿装,树枝也渐渐长得齐刷刷的了。

黄莺用那不圆润的歌喉,开始啼唱闹春的欢歌儿。清澈的溪水中可以看到鱼儿下的红色的鱼籽。

荒地里,青草的幼芽蕴含在枯草之中,引诱得马儿依恋不去,懒得再走动。诗句写春的复归。

选了“柳舒”、“莺啼”、“水赤”、“牙青”,虽各有各的特点,但主旨只有一个,即表现自然界在新春初至时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尤其后两句,尤见作者观察景物是多么细微。

注:涩涩,形容鸟声时断时续,不流畅不连贯。牙,指青草初生时的幼芽。

倦,用于使动,使马儿懒洋洋。马蹄,代马。

为您推荐

跫跫深径马蹄响,落落稀星着疏木。

【原文出处】:宋·苏辙《次韵子瞻宿南山蟠龙寺》 马蹄踏在幽深的小路上,发出阵阵声响,在空山峡谷中回荡。 夜色下。几颗散落的星辰悬挂在稀疏的树林上空,山中显得格外寂静。..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原文出处】:清·谭嗣同《潼关》 多少年来那高飞的白云一直聚结在这座城池的上空,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作响的马蹄声。 大河奔流在广袤的原野上还嫌受约束,高山延伸入潼关..

远天低到树,大野阔无山。沙滞马蹄缓,途长人意闲。

【原文出处】:清·魏燮均《出新民屯道中作》 诗人行走在野外的道路上,视野开阔。 远处的蓝天低低地压在地平线上,与朦胧的树影相齐。大平原广阔无垠,根本看不到山的影子。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