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原文出处】: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江边的高山,随着眼前平原的展现而渐渐消失,江水流入无边无垠的旷野中。

天空中的一轮明月,倒映在江中,好象从天上飞落下来的一面明镜。刚刚生成的七色彩云,经日光的折射,在江面上结成了海市蜃楼。

诗人通过景物变化,描写出一幅奇异壮丽的江面图画。

前两句有荆门一带的长江特色,即山势降低,江面渐宽。三、四句的“飞“、“结”似引人入神仙之境。

注:大荒,平野。海楼,指海市蜃楼,它是光线经不同密度的大气层发生折射而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的幻景。海,荆门因江面宽阔故称“海”。

为您推荐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诗词描写)

诗人真切地描绘了航船驶出三峡、渡过荆门,映入眼帘的壮阔景色。 伴随着重峦消失,一片平坦的沃野再现。“随”字逼真地状摹出船行时仿佛群山后退的动景。浩瀚的长江水宛如流入大地,江水奔腾,天远地阔。 一个“入”字,力透..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词描写)

平野广阔无边,星斗低垂在它的上空。 大江奔流不息,倒映水中的明月随着江水奔腾而上下翻涌。这两句诗写平野垂星、江流泛月的壮阔的夜景。“垂”、“涌”锤炼得更为到家。唯其用“垂”字方能显平野之“阔”,只有用“涌”..

山衔初月明疏柳,平野垂星斗(诗词描写)

初升的明月刚从山间露出大半个笑脸,清辉映空,万物依稀可辨。 满天的星斗,就象悬挂在原野的上头。前句的“衔”字用得警拔,形象描绘出东升的月亮从高山中露头的情状。后句的“垂”的使用虽是学习杜甫“星垂平野阔”的写法..

平野无山尽见天,九分芦苇一分烟。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岭放鸭船。

大江吞两浙,平野人三吴。

【原文出处】:元·吴景奎《过临平》 茫茫的钱塘江在余杭流过,似乎要吞没浙东、浙西的广袤田野。 西部蜿蜒而至的青山到余杭后已渐渐削平,再往东去的三吴一带均由一望无际的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原文出处】:唐·杜甫《旅夜书怀》 平野一片开阔,星星似乎要垂下天空。 大江滚滚奔腾,水中月影好象要涌出水面。诗句描写月下江景。 因平野广阔无际,天空显得低平,所以说“..

江侵平野断,风卷白沙旋。

【原文出处】:宋·苏轼《荆州十首》其一 苏轼出三峡到荆州,原来的崇山峻岭叠嶂巉岩不见了,但见荆州地带,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沃野,漭漭长江横断其中,江边的旋风卷起白色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