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唐·李绅《苏州不住遥望武丘报恩两寺》
山鸟悄无声息,月光侵入小径。
山野中清烟消散,只有山风贯满树林。诗句表现了诗人怅惘的心情。前句写得迫人心扉,后句则包融舒阔。月临小径本来平常,诗人用一“侵”字,表现出了特殊的心理感受:微寒的月光仿佛窥见了诗人内心的隐痛,却故意触探诗人内心的伤痛,使人感到压抑到极点。
“侵”字以寂静和淡淡的月光作烘托,极力压缩、集中这种感受。后句又放开笔来,着笔疏落辽阔之处。
野烟林风虽无奇处,然而前后对比,一收一张,先聚后散,既写出了郁结之浓,又写出神思之远,使诗句或抑或扬,有内在的韵致。
注:武丘,即虎丘。
报恩寺,在苏州城北。
为您推荐
【原文出处】:唐·戎昱《江城秋霁》 雨后初晴,秋凉袭人,登高眺远,只见天边彩虹横贯,残雨渐息,船上的鱼鹰靠近沉没在水中的夕阳光辉。 诗人精选典型景物为代表,借匀称的对..
【原文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 这是一首人人皆知的千古杰作。 诗人写庐山莫不如说是在评庐山,评庐山莫不如说是告诉读者如何识庐山,告诉认识庐山更不如说是揭示一深刻的..
【原文出处】:清·吴兆骞《混同江》 滔滔滚滚的松花江水从长白山而来,千里奔流,昼夜不息,涛声如雷。 它就象是“北庭”的襟带一样,穿过砂石直流而下,一直向东,波涛动荡,..
【原文出处】:宋·张耒《秋夜》 轻轻的浮云,淡淡的月光,夜色一片朦胧。 树影婆娑,秋虫在幽深的草丛中悲鸣。不用等待城南传来报五更的鼓角之声,只听那梧桐叶在风中簌簌飘落..
【原文出处】:梁·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诗》 一望无际的江岸边,依稀仿佛有树木浮现出来。 遥远的天边一缕青烟袅袅升起。诗句描绘的是江畔天边,远树孤烟,朦胧迷茫的动人景色..
【原文出处】:元·郝经《雪意》 秀美的微光暗暗凝成了结冰的井边的月色,寒冷的魂魄偷偷地潜入了楚江边盛开的梅花中。 这两句诗形容夜间雪色。作者是从两方面来写雪花的,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