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在山麓。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

【原文出处】:明·王守仁《夜宿天池月下闻雷》

昨夜明月高悬,寄宿在庐山的天池峰顶,半夜听到山脚下传来阵阵打雷的声音,早上起来问从山下上来的人,他说昨夜三更时分有雷雨骤至,把茅草屋顶都卷走了。

这首诗写夏季夜晚庐山山顶和山下天象的不同。诗人从多种角度落笔,写山地天气的相异。在高山顶上有圆月相伴,一片宁静清美。在山的底部有雷声轰鸣,风狂雨注。

后两句再以山下人为线索贯连前两句,使原先互为矛盾的景色得到了平衡和统一。原来是因为庐山太高的缘故,才使得“山顶月出山下雷”,出现如此奇特的天象和气候。

注:天池,江西庐山有天池峰。山麓(lù),山脚。

为您推荐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诗词描写)

山崖间,风吹松柏呼啸,大雨滂沱,采玉人身系长绳,攀附在崖壁上,身边就是雨水冲成的瀑布。 当他看到古台石级上的悬肠草,不禁思念起寒村贫屋中的儿女,自己一旦葬身悬崖,他们可怎么活下去呀?诗中描写了一位采石老汉的心理活动,又..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诗词描写)

这是李白诗中的久咏不衰的名句,描写了阵亡士卒的妻子无限悲哀之情。 滔滔流滚的黄河尚且可以捧土筑坝,拦腰截住,可是孀妇的沉哀巨痛是任何力量也抑制不住的。这就如狂呼怒吼的朔风裹挟着漫天大雪,无边无际,吞噬一切,没法消..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谁惜泥沙万点红?恨难穷,恰似衰翁一世中(诗词描写)

入春以来,不是刮风就是下雨,风雨刚刚歇息,春天便以告罄。 有谁会怜惜飘落在泥水沙土上的凋花残红呢?岂不知,那点点憔悴不堪的落红的命运,正象我这个衰弱老翁的一生遭遇。这里将诗人悲凉的身世之感寓于凄冷的景物之中,议论..

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诗词描写)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诗词描写)

面对血雨腥风、满目疮痕的故国山河,词人不禁激慨万千。 高举酒杯,遥问明月:如今神州哪里去了?中原沃野踩在何人脚下?然而,无声应和,茫然四顾,朦胧的月光下,只有几点青山隐隐可见。句中借鉴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词描写)

诗句写作者茅屋为秋风所破,倍受风雨侵袭,因此联想天下无数贫民正同自己一样,在滂沱大雨中无一锥栖身之地,故而大声疾呼:怎样才能有千万间大房子?让天下寒士们喜上眉间,任凭刮风下雨不用发愁,住在那里人人安稳如山。 诗句表..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诗词描写)

唐朝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国势多么强大。 那层叠深邃的五凤楼,远望隐约不清。它雄伟巍峨,横卧于三川之上,如龙蟠虎踞。 短短的四句诗,表现了大唐帝国经过百年的发展,以其磅礴的气势、壮丽辉煌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