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低回落雁斜,炊烟茅屋起平沙。橹声归去浪痕浅,摇动一滩红蓼花。

【原文出处】:元·朱德润《沙湖晚归》

山野起伏大雁斜飞,筑在平坦沙滩边的茅屋炊烟袅袅。

船儿远驰,格声渐息,波痕渐平。可湖边那一滩红色的蓼花却还在波纹中摇动。诗人描绘的是沙湖边的傍晚景象。前两句描绘的是远景,后两句描绘的是近景。

首句视野宏阔,写雁群下落找栖息之地,暗示天色已晚。二句以炊烟点“晚归”之题。三句写晚归中人的活动。末句写暮色中唯有红蓼花显得格外鲜艳。

四句诗从远近上下,山湖天地,动物植物,人们行动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沙湖傍晚的景色。



注:蓼(liǎo),开淡绿色或淡红色花的草本植物,也叫水蓼。



为您推荐

主人东皋上,时稼遶茅屋,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诗词描写)

这是诗人投宿郑州乡野,描写所见景物的诗句。 主人的田地里,应时的庄稼围绕着茅屋,生长得很茂盛。村里,秋虫的鸣叫与织布机发出的响声交织在一起。田野里麻雀也在欢叫,庄稼已经成熟了。 这是一幅清丽、秀美、洋溢着浓厚的..

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鉴赏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

鱼盐市井三吴俗,番岛舟航十丈樯。杨柳连堤鹅鸭聚,家家茅屋似淮乡。

【原文出处】:元·王冕《过武塘》 武塘集镇上鱼盐很多,这是三吴地区的特色。 国外来中国的货船桅杆足有十丈高。岸边杨柳成行,鸭鹅成群结队,家家的茅屋都好象淮河边的乡村。..

茅屋低低三两间,团团环绕尽青山。竹床不许闲云宿,日未斜时便掩关。

石帆山后黄茅屋,一树寒梅作意香。长忆花开风雪里,卧闻春雨滴糟床。

【原文出处】:清·王士祯《绝句》 石帆山后的黄茅屋旁,有一树傲寒的冬梅弥散着沁人的香气,仿佛是这枝梅树故意用以撩拨人心似的。 回想往年那些迎风傲雪梅花盛开的时节,雪水..

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白瓦青旗一两家。

【原文出处】:宋·蕙洪《次韵方夏日五首,时渠在禹溪,余乃居福严》 偏僻山区里的小县衙公事稀少,所以早早便放衙下班。 莲塘里的莲花是自然生长的,正在开放。三叉路口的地方..

绿树孤村水旁,茅屋在水中央。歧路宁知车马,生涯半是舟航。

【原文出处】:明·李东阳《嘉杭道中四首》其三 绿树掩映、绿水环绕的孤零零的小村子,茅草屋就建在水中央。 出门走路哪里还知道有车马,生活里大半都要和船打交道。这四句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