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原文出处】:宋·吴谁集《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凋落随风飘转的时候正是清明佳节,游春的人们大半都倾城而出。

日暮之时,人们歌舞游乐结束后渐渐散去,把那些婀娜多姿的杨柳树都留给黄莺去享受。诗句描绘清明游春的繁盛景象。

首句写清明节令的特点,梨花飘落,美不可言。

三四句写人们热闹一阵即散去,实际是说游客们大半不懂欣赏西湖的美景,而只是凑凑热闹而已,而西湖真正的美景却让黄莺鸟领略了。

诗句语意委婉。

注:收拾,结束,解散。

为您推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词描写)

慈祥的母亲不顾年老眼花,仍然手拿针线,为儿缝衣。 密密地缝呀缝,生怕儿子迟迟不回,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结结实实。反复缝衣这一日常生活的细节,把母亲对子女的抚爱之情,感人至深地抒写出来。语言朴实、自然,亲切感人。 慈母..

苦吟莫向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诗词描写)

穷者不要向富贵人家诉苦,以求同情与施舍,富贵者整天沉溺于宴乐、歌舞,怎么肯听你痛苦的呻吟呢?诗以穷苦者呻吟之声与朱门内笙歌之声相对照,苦乐分明,揭露了统治阶级荒淫奢侈、冷酷无情和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这是讽刺封..

寒烛照清夜,笙歌隔藓墙。一从飞燕入,便不见君王(诗词描写)

寒夜绵长,烛光昏暗。 幽居中的嫔妃,清寂凄凉。古厚的宫墙,隔绝了御庭中宴乐的笙歌。自从赵飞燕入宫后,嫔妃们便难以再见君王了。 此诗借汉宫事,讽刺唐末君王的荒淫好色。诗以嫔妃失宠收结,暗衬君王的淫乐,余音袅袅,于无言之..

江汉深无极,梁眠不可攀。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诗词描写)

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诗词描写)

群鹤翱翔于九天,声声清脆的鸣叫,引得客居他乡的游子不时抬头仰望,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恨不能即刻启程归乡。 “海鹤”暗指刘眘虚,亦是对友人中第的暗赞。诗人送友人归乡,由此抒发了自己那思归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注:太清,指..

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诗词描写)

美如仙境的江南风景,惹发了大家的吟咏之兴,苏杭两地真是诗歌之乡啊!笙歌婉转而悠扬,激人兴致,令人陶醉。 听着那些江南小曲就好象回到了故乡一样。这里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真切感人。“境牵吟咏真诗国”,点出了好诗..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词描写)

两句诗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情;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意思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随风飘浮,如同浪迹天涯的游子之意;碧空中的一轮红日徐徐降落,宛若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诗句比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