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漾棹翻月,萧萧风袭祛。

【原文出处】:唐·李绅《忆登栖霞寺峰》

泛舟湖上,湖水轻轻荡漾,船桨划着湖水,翻弄着水中的月亮。

湖面上轻风徐来,萧萧作响,吹动衣袖。诗人淡笔轻点,巧用叠字,虽貌似闲适,却有无限情味滋生在心头。

棹翻月动,如触心湖,不由使人心旌摇曳。

后句也有同样的妙处:“萧萧”状湖面风声,诗人由远处写起,继而牵至极近处写来——风袭衣袖。

远近结合,神游八极而终归于身,其间自有无限感慨。前句人对物——人翻水中月;后句物对人——风袭人衣袖。

两句相并,物我合一,相生相契,便有无限风情在其中了。

注:棹(zhào),桨。

祛(qū),袖口。

栖霞寺峰,在今南京市东北栖霞山。

为您推荐

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鸣蛩悲草根。

【原文出处】:宋·王安石《试院中五绝句》其五 淅浙沥沥的小雨伴着凉风吹打着屋檐,声音幽咽的蟋蟀在草丛中悲鸣。 诗句描写风雨中黄昏的景象。诗人用萧萧雨声和蟋蟀的悲鸣,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原文出处】:唐·杜甫《登高》 落叶萧萧而下,无边无缘。 长江滚滚而来,不绝不尽。这是登高所见到的景物。 两句诗从两种事物“落木”、“长江”描写了同一内容——秋天的肃杀..

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

【原文出处】:唐·杜甫《发阆中》 江上的风萧萧地刮着,黑云直垂到地面。 山中树木也是凄惨回响着,天马上就要下雨了。诗句写途中风雨。 上句写江风萧萧,云欲拂地——快要落雨..

萧萧秋气升,凄凄万物衰。荣华尽零落,槁叶纵横飞。

朔风飘胡雁,惨淡带砂砾。长林何萧萧,秋草萋更碧。

【原文出处】:唐·杜甫《遣兴五首》其一 猛烈的北风使南归的大雁不能自主而随风飘飞。 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无边的树林发出萧萧的响声,茂盛的秋草更加碧绿。朔风劲吹,北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