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轮徐转月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

【原文出处】:唐·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孤月徐徐而行,月光游移不定。

湖面上水气迷濛,如同隔着一层寒镜。诗句描绘了洞庭湖上的月光水气,写得妩媚可爱。前句写湖上月光。

月转还平常,“光不定”写光的闪烁多变,则是诗人自身的体验。

后句写水气,“濛濛”状水气翻腾迷茫之状。“隔寒镜”的比喻又使诗意添了一分模糊美。

两句诗对月光水气的状绘,烘托出一番清虚朦胧的意境。诗句前者为果,后句是因。

注:孤轮,指月。游气,水气。

为您推荐

平地拔起惊孱颜,剑气劲插青云间。

【原文出处】:元·郝经《华不注行》 从平地上耸然拔起,气势是多么高险,令人魂惊魄动,就象一把锋利的宝剑一样,剑光闪闪,直插在青天白云之间。 这两句诗形容山东济南市东北..

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原文出处】:宋·朱淑真《元夜》 火红的烛光,银白色的灯光触目尽是,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红色的灯的世界。 冲天的鼓乐声不时地传入耳中,热闹非凡。春光融融,好一派节日的气..

悬知雨意未渠已,一夜檐声到枕间。晓上高楼望云气,蛰龙千丈起西山。

【原文出处】:宋·张栻《喜雨呈安国》 料想外面正下的雨不会很快就停止的,在枕头上听了一夜房檐的滴水声。 拂晓时登上高楼去望天气,只见雨后的西山中升起千丈云雾犹如蛰龙从..

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鸣蛩悲草根。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原文出处】:唐·李贺《长歌续短歌》 夜晚的山峰看上去层层叠叠,清澈的月光下照石底。 我独自徘徊,沿着石头搜寻这迷人的月光,可是它却照到高峰以外去了。诗句写山间月光移..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愁看北渚三湘近,恶说南风五两轻。

【原文出处】:唐·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 明早能到洞庭湖了,就可以望见衡山了。 谪居在外,怎堪在秋月之下,听夜猿悲啼?遥见三湘北渚,心中悲痛难耐。因不能北归,反而怨说南..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原文出处】: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边地特有的声响不绝于耳,撩人愁绪,使人心意烦乱。 边地秋月高远,清光普照着古长城。诗句以长城秋月之景抒写了戍边人的满腔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