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唐·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宷少府》
黄雀飞舞,杨柳枝垂,春风轻轻吹送,在如此春色中送别故友,使人心情格外悲伤。
诗句写诗人在大好春光中与友相别的凄黯神情。首句着意描绘春色迷人。以“翩”写黄雀的腾跃,以“垂”写杨柳的娴雅,动静相间,十分得体。后句直诉其哀情,“春风”两字点出在如此骀荡的春风中送友而去,岂不大煞风景,岂不辜负了春色的一片盛情?诗句以乐景衬托哀情,更显示出作者的凄伤情感,这就是艺术辩证法在诗中的运用。
注:黄鸟,黄雀。
为您推荐
这是诗人闺怨之作的名篇。
巧妙地刻画了一位“闺中少妇”心理活动的过程,由“不曾愁”到“悔教”的变化。春光融融,杨柳青青,无忧无虑的少妇将自己打扮起来,登楼眺望。
忽然看到了街头的柳色,顿时感到自己辜负了大好春光..
登上咸阳城楼,举目远望,蒹葭、杨柳、村落、河桥略似江南,不觉思乡之情触景而生,愁怀无际。
此联写得雄浑壮阔,气象万千。诗人用“一”、“万”这两个差值悬殊的“数字”,巧收强烈的艺术效果。
注:蒹葭,蒹,荻。葭,芦苇。为常..
这首抒情小诗,是说春日里黄鸟绵绵婉转的啼鸣,引起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他站在高处远望,虽然望不见家乡的山山水水,可他自觉离家已不远了。
夜里思乡之情又似汩汩的春水,悠悠绕遍故乡的山水。诗人思乡之情。
白日未已,夜晚..
一场伤别的痛饮之后,扁舟夜发了,待愁醉醒来,我将置身何处呢?想必举目所见唯有杨柳岸边的晓风残月吧。
句中纯然是想象之词,虚景实写,维妙维肖。以空寂的水程之景,表达了行人的孤寂之怀,具有“象外之象”,前人誉之为千古名句,..
杨柳遍街,绿丝成荫,活画出清明前后的艳春天气。
隔着门帘隐约看到花树影动,原来是一群群女子争先恐后地在荡秋千。诗句写出清明前后的大好春景,并配以民间的习俗活动,更能吸引读者。末两句妙在人物似掩藏在花树深处,若隐若..
那两个骑马翩翩而来的人是谁呢?是穿黄衣,着白衫儿的官吏。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口口声声说是皇帝的命令,不容分说,扭转车头,吆喝着老牛,便把车牵向北面。诗人抓住外貌和行动,描写了两个官吏专横傲慢,放肆无礼的丑态。
“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