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名言出处】: 《中庸·第二十章》

【译】: 喜爱学习就接近于智慧,尽力实行就接近于仁爱了,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敢了。知道了这三点,就知道如何修养自身;知道如何修养自身,就知道如何统治别人;知道如何统治别人,就知道如何统治天下了。

【注】: 孔子语。《说苑·卷三·建本》第10条引前三句,“好学”作“好问”;《孔子家语·哀公问政第十七》引本段,末句作“则能成天下国家者矣”。

为您推荐

【身体力行】成语解释及古文出处

体:体验。 力:尽力。 指亲身体验,努力实行。语本《礼记·中庸》“力行近乎仁”;《淮南子·氾论训》“故圣人以身体之”。清·汪琬《广西巡抚右副都御史郝公墓志铭》:“其学以主敬穷理为工夫,以身体力行为究竟。”清·张日..

【修身洁行】成语解释及古文出处

[结构] 并列式。 [释义] 修养自身品性,保持纯洁的德行。身:自己,本身。行:品行,德行。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侯赢)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同义] 洁身自好 明哲保身 [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译义及出处)

旧指按照孔孟之道,修养自身品性,管好家庭,治理好所在地区(原指诸侯国),最后使全中国安定太平。 语出《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后多引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元·苏天爵《元朝名..

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所执。

恐惧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惧则畏,畏可以免祸;事后而恐惧则悔,悔可以改过。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杀身。

【名言出处】: 《省心录》第三十四条 【译】: 恐惧,是修养自身的根本。事情发生之前如果恐惧就会忧虑,忧虑可以避免祸患;事情发生之后如果恐惧就会后悔,后悔可以改正过错。那些明智的人因为忧虑而消除了悔恨,愚蠢的人没有什..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名言出处】: 《中庸·第二十章》 【译】: 喜爱学习就接近于智慧,尽力实行就接近于仁爱了,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敢了。知道了这三点,就知道如何修养自身;知道如何修养自身,就知道如何统治别人;知道如何统治别人,就知道如何统治..

沉于乐者洽于忧,厚于味者薄于行,慢于朝者缓于政,害于国家者危于社稷。

【名言出处】: 《管子·中匡第十九》 【译】: 沉溺在宴乐之中的人,对于忧虑(也会)感到和乐;对饮食的味道要求醇厚的人,在德行上(就)不厚道;对于早朝怠慢的人,对于政事(也会)怠慢;对国和家有危害的人,对国君的政权(也会)有危害..